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四、楚文化与楚淫祀之风

到此,我们可以对楚文化这一概念作一简单的总结。楚贵族立足于夏商文化尤其是商文化,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留着这一文化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中原周文化和土著文化逐渐影响、融入楚贵族文化。不过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对楚贵族文化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各有侧重的,一般说来,中原周文化更多地作用于楚文化的政治、伦理、外交等理性的一面,而土著文化更多地作用于楚文化的艺术、宗教等感性的一面,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综合考虑政治、伦理、宗教、风俗、民族心理、语言、艺术等各种要素,我们认为,所谓楚文化,是以楚族的传统文化为主,以中原周文化为次,兼有其他土著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它形成于春秋末期,并一直保留到战国结束。


那么,楚国保留着浓郁的巫鬼祭祀之风,则是毫不奇怪的了,它是夏商文化和土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楚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它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猛烈抨击。《吕氏春秋·侈乐》云:“宋之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巫音。”独把“巫音”作为楚国政治衰败的原因,一方面见得中原文化对巫祭之风的摒弃,一方面也可见楚国宫廷确实盛行巫风。


从史料记载来看,当初熊绎立国之时,他们对周朝的义务就是“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左传·昭公十二年》)。桃弧、棘矢是用来攘除灾害的,《左传·昭公四年》载:“桃弧、棘矢,以除其灾。”那么,楚王在名义上相当于周朝的执行祭祀的官员,参与周朝的祭祀活动,但地位不是很高。《国语·晋语八》载叔向的话云:“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故不与盟。”据韦注,望表即望祭山川,立木以为表:燎是庭燎,当是一种祭天的仪式。由此可见,楚国起初确实是把执行巫术祭祀活动当做自己对周联盟的职责或义务的,到后来,楚与周的关系渐渐拉开,楚国虽然不再参加周朝的祭祀,但似乎仍要向周朝供应祭祀物品,《左传·僖公四年》载齐侯伐楚的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楚国没有及时向周廷供应包茅,耽误了周王的祭祀活动。那么,巫术祭祀为楚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是确信无疑的,而且这一点也被周朝所认可。当然,参加周朝会盟并为“守燎”的只能是楚王本人了。所以,张正明先生在《楚文化史》中说:“熊绎这位国君实为酋长兼大巫。”(注:张正明:《楚文化史》,20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楚国国君亲自主持祭祀和巫术活动,在历史上不乏记载,如前所举楚共王埋璧选嗣,即是其例。但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楚灵王。据《新论·言体论》记载:


楚灵王骄逸轻下,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斋戒洁鲜,以祀上帝,礼群神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应之曰:“寡人方祭上帝,乐明神,当蒙福佑焉,不敢赴救。”


如此的执迷狂热,简直到了难以理喻的程度,这在春秋时的中原各国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可见楚灵王本人也拥有大巫的身份,这无疑是商代的遗俗。


到了屈原时代,这种崇尚巫祭的风气仍然没有多大的改变。楚怀王兵败地削,不思自励,却将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与其先祖楚灵王没什么两样。《汉书·郊祀志》云:“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董说《七国考·杂祀》引陆机《要览》云:“楚怀王于国东起白马祠,岁沉白马,名飨楚邦河神,欲崇祭祀,拒秦师,卒破其国,天不佑之。”楚王既然如此嗜好祭祀鬼神,楚国上下也一定是巫风弥漫,此两者是互为因果的。现代出土的“卜筮记录”竹简证明了楚贵族中风行巫祭活动。这些竹简出自望山一号墓和天星观一号楚墓。其中望山一号墓的墓主邵固“是以悼为氏的楚国王族,而且是悼王的曾孙”(注:陈振裕:《望山一号墓的年代与墓主》,见《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天星观一号墓的墓主邸阳君番的爵位“当是楚国的上卿,官职可能在令尹、上柱国之列”(注: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载《考古学报》,1982(1)。)两墓的年代在楚威王前后,相距屈原不远。从这些竹简上可以看出:首先,贞问决疑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一般日常生活,如问“侍王”是否顺利,问忧患、疾病的吉凶,问迁居新堂是否能“长居之”,等等。其次,祭祀的名目繁多,如望山一号墓藏竹简,“关于祷祝、祭祀的记载尤多。祷的名目又可分为祷、赛祷、祷、胸祷等等”(注:中文系古文字研究室楚简整理小组:《战国楚竹简概述》,载《中山大学学报》,1978(4)。)。再次,祭祷的对象很是广泛,包括山川天地之神及先王先公,如圣王、昭王、柬大王、卓公、惠公、大水、句土、司命、司祸、地宇、云君、东城夫人等等。


显然,人们指责楚国有淫祀之风不是凭空捏造的,而形成楚国淫祀风尚的又不仅仅是由于几个君王如灵王、怀王等昏庸的结果,因为楚国相对滞后的文化是这些巫祭之风得以生存的肥沃土壤。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中,在楚怀王这样一个国君的统治下,巫术祭祀和政治、军事乃至日常生活都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了。


一代巫音把楚国的前程葬送得一干二净,但从它的废墟上却生长出一丛绚丽灿烂的鲜花--楚辞。楚辞,是现实理性思想和巫祭感性形式的美妙结合,如果我们不了解它那独特而复杂的文化背景,不了解那遥远而陌生的巫祭礼俗,我们就很难彻底地理解楚辞,尤其是它那流光溢彩、变幻莫测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