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派别漫评
清初魏禧(1624—1681)《重兴延陵书院记》说:
汉唐之党祸,君子与小人相攻也;至洛、蜀之党分,而君子与君子相攻矣。洛、蜀之争,是君子之讲学与君子之不讲学者相攻也;至朱、陆之党分,近日程朱、阳明之说异,而君子之讲学与君子之讲学者相攻矣。朋党之祸,千古一辙。世愈降而趋愈下。呜呼!不有君子,其流祸抑又何所底也?……若执一自用,是此非彼,始以相长之义而成相胜之气,以径路之殊,成门户之异,则己之偏私胶固与小人之怙势专利者,其间不能以寸顾。[1]
魏禧所说的“汉唐之党祸”,实属政治集团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本书将在第四章中专门讨论。而魏禧所说的“洛、蜀之党分”与“程朱、阳明之说异”,则是学术性的派别纷争,肇端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历代不绝,源远流长,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中国古代的学派是一种学术性的文人集团,主要起于私学讲授,形成师徒联结,开宗立派,于是导致学派纷争,讲会辩难,乃至攻讦倾轧,无所不有。这就是魏禧所说的“以径路之殊,成门户之异”。
注释
[1] 魏禧:《重兴延陵书院记》,见其《魏叔子文集外编》,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409册,7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