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社的纷争也很能说明问题。艾南英的豫章派和张溥、张采的复社本来是相互合作的,都以倡导古文而著称。但是,后来艾南英跑到苏、杭一带去选八股文章,操持选政,得意非凡,这就不免同复社发生了冲突。因为三吴一带正是复社的据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张溥、张采、周钟等人干脆另打旗鼓,来夺艾南英等人的旗帜,这就伤了艾南英的感情。这样一来,两派之间当然就闹得水火不相容了。艾南英和张溥、周钟辩论文体的文章很多,艾南英主张取法欧阳修、曾巩,标举唐宋古文;张溥等主张上溯六经,倡导先秦两汉古文。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争夺选政,是实实在在地围绕编选八股时文来争名夺利。由此可见,文社纷争在骨子里往往是宗派意气在作祟。打个比方,这就好像家族中兄弟叔侄在争夺家产一样,他们往往以宗法的嫡庶、承嗣等为幌子,其实眼睛紧紧盯着的无非是那“一亩三分地”。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的宗法特性,作为一种内趋力,使文人集团融汇到以氏族宗法为内核的中国社会之中,从一个方面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宗法特色。
注释
[1]《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第七十一回,12a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杨定见序本一百二十回《水浒全传》,此处文字为:“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见《水浒全传》,88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2]Shi,Naian. All Men are Brothers,tr. From the Chinese by Pearl S.Buck,New York:John Day Co.,1933.
[3]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卷4,6b页。
[4]李延寿:《北史·张伟传》,2710页。
[5]罗洪先:《湛甘泉墓表》,见湛若水:《湛甘泉先生文集》,243页。
[6]班固:《汉书·艺文志》,1701页。
[7]《周礼·地官·大司徒》,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707页。
[8]《礼记·坊记》引,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1620页。
[9]屈原:《离骚》,见屈原等撰,汤炳正等注:《楚辞新注》,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0]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456~457页。
[11]脱脱等:《宋史》,12709~12710页。
[12]方回:《瀛奎律髓》卷26。
[13]黄宗羲:《南雷诗文集》,见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10册,632页。
[14]欧阳修:《新唐书·韦云起传》,39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