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一动者

第六章开始就提出:既然有三种本体,其中两种是运动的(有生灭的具体事物和永恒的天体),一种是不动的。我们现在应该承认有一种永恒的、不动的本体存在。因为本体在存在中是居于第一位的,如果本体都毁灭了,任何东西都不能存在。但是,运动是不生不灭,永远存在的,时间也是这样。(注:1071b3—7。)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是这样论证的:


如果所有的本体都是可毁灭的,


则一切其他东西也都是可毁灭的


(因为其他东西都是依靠本体的);


可是运动和时间是不毁灭的,永远存在的,


因此不是所有的本体都是可毁灭的,


所以必然有不可毁灭的本体。


关于运动、变化的不可毁灭,亚里士多德是在《物理学》第八卷第一—三章中讨论的。他在那里讲的是:就一个一个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说,总是有生有灭的;但就整个运动、变化说,它是没有生和灭的,如果它有生,则在运动之前难道没有运动?如果它有灭,在运动以后难道没有运动?在那里,他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思想了:运动不灭;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形式,也是不灭的。


他接着论证:如果时间不存在,那就没有在先和在后了。(注:1071b8—9。)他这个论证是这样的:


如果你说时间是生成的,


则在此之前就没有时间,


可是“在此之前”就是时间;


所以时间不是生成的,


不然就不能有“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了,


所以,时间是不生不灭的。


他又论证:运动是连续的,时间也是连续的;时间和运动或者是相同的东西,或者时间是运动的属性。而且除了位置的运动外,没有连续的运动,只有圆形的运动才是连续的。(注:1071b9—11。)这也是在《物理学》第八卷中讨论过的问题。在那里,他说明:在所有的运动中,只有位置(空间)的运动是连续的,而在位置的运动中,只有圆周的运动,才是永恒的无限的连续运动,可以不停止地运动下去的。(注:《物理学》261a31—263a3。)所以,是有一种运动是永恒的。


接着,亚里士多德又从潜能和现实来讨论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东西只是能够运动,而是没有现实地这样做,那就并不必然有运动。因为那只是能够,只是可能,还没有现实。即使我们假定有永恒的本体,像那些主张有“理念”的人那样,也还不够。因为:第一,如果这个永恒的本体,像“理念”,它本身不包含产生变化的原因,如果“理念”本身并不是动因,那也不能说明运动;第二,即使在“理念”以外,又假定另外一种本体——数学对象(像柏拉图学派所做的),也是不行的,因为它们本身不活动,还是不能说明运动;第三,即使说这个永恒的本体是活动的,也还不够,如果它的本质是潜能,而不是现实,因为潜能的东西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如果它不是,还是没有永恒的运动。——亚里士多德通过这样三层论证,然后得出结论说:这种永恒的本体必须具有这样一种原则,它的本质恰恰就是现实性。这样的本体就是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有质料就有潜能,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才能是完全的现实性。要能成为永恒运动的本体,必须是这样完全现实的本体。(注:1071b12—22。)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得出来的结论:永恒的本体必须是完全现实的,不带任何质料的本体,它才能成为永恒的运动的原因。


但是,亚里士多德接着又从反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他说:这样就会发生一个困难。因为我们通常的看法是:凡是已经活动和正在活动的(就是现实的)都是能活动的(可能的、潜能),而不是相反:凡是能活动的都在活动。这样,按照通常的看法,应该是先有潜能,潜能在先。(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在先”,往往既包括时间上在先,又包括逻辑上在先,在先的就是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第一性”的。)既然潜能在先,那就是说万物可以只有潜能而没有现实,只是可能存在,而现实没有存在。他说,事实上,有些人就是这样考虑问题的。比如,有些神学家认为世界是从黑夜产生出来的,而有些自然哲学家(指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认为世界最初是“万物混合在一起”的混沌一片。黑夜和混沌一片就是只有潜能,没有现实。如果只是潜能,那怎么能产生运动呢?木头自己不会运动,要木匠的技术才能使它成为事物;土地自己不能生长东西,要将种子种下去,才能长出植物来。(注:1071b22—31。)


由此可见:虽然按照我们通常的说法,总是先有潜能,后有现实,但如果是这样,世界就只能永远是混沌一片,任何存在和运动都不可能有了。所以亚里士多德接着就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要假定有永恒的现实性存在的缘故。例如,留基伯和柏拉图,因为他们认为总是永远有运动的。但是,亚里士多德接着就批评了留基伯和柏拉图,指出他们的缺点是:第一,他们没有说明为什么有运动,以及运动是什么;第二,如果有这样或那样的运动,总有运动的原因,而他们没有说明这点。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胡乱运动的,总是有东西使得它运动:或者由于它自己的本性,是自然的运动;或者由于外力推动它运动;或者由于理性或别的东西的影响。(认为在这几种情况中哪一种是主要的,会构成很大的不同——成为完全不同的学说,唯物论或者唯心论。)亚里士多德说,至少,在柏拉图那里,他还没有能够说明作为第一原则的自我运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按照柏拉图的说法,“灵魂”并不是最初就有的,而是后来才有,是和天体同时产生的。(注:1071b31—1072a3。)


这里,亚里士多德讲到留基伯和柏拉图,我们必须作些说明。留基伯,据说是和德谟克里特齐名的原子论者,现在留下的材料很少,无法讨论。关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否说明了动因,一直是个有争论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不是动因,他在《形而上学》第一卷第七章讲述柏拉图的学说时,认为“理念”与其说是运动的原因,还不如说是不动和静止的原因。(注:988b2—4。)这可能是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的“理念”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许多研究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的批评是不公平的。他们指出:柏拉图在《斐多篇》和《理想国》中所讲的“理念”,虽然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它是具体事物要努力达到的目的。他在《斐多篇》中说,一切相等的事物都追求“相等的理念”,然而不及它。(注:《斐多篇》75A。)别的事物因为想达到它而努力运动,所以,这种“理念”既是目的因,也是动因。这和亚里士多德自己的思想是一样的,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看不到“理念”本身就是动因呢?但是,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是针对柏拉图的后期对话《蒂迈欧篇》讲的。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认为最初是原始的无秩序的运动,然后才有灵魂,灵魂安排了有秩序的运动,所以灵魂和天体同时产生。(注:《蒂迈欧篇》30A。)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在柏拉图的这种灵魂学说中,灵魂还不是第一的,是后来才有的。所以,还是潜能先于现实。


亚里士多德在作了以上这些分析以后,概括起来说:假定潜能先于现实,在一个意义下是对的,在另一个意义下是不对的,这些意义我们已经说明了。(注:1072a3—4。)但究竟指什么意义?并不是很明白。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从我们通常的理解讲,总是先有可能,然后才有现实的。还有,从一个一个具体的事物讲,它总是由潜能变为现实的,也是潜能在先。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是:如果潜能在先,它怎么会成为现实?潜能自己不会运动,不能成为现实,必须有另一种力量使它运动;这种力量不能是潜能,必须是现实。从这个意义讲,必须是现实在先。后面这个观点,是亚里士多德后来一直坚持的观点,是他的哲学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在《形而上学》第九卷第八章,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现实先于潜能的问题,那里的论证和这里并不完全一样。看来,那里是把这里的论证进一步扩大了。这也说明,第十二卷写作的时间在先,或者它仅是一个提纲。


亚里士多德说:这种现实在先,就是由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理性)表现出来的,也是由恩培多克勒的“爱”和“恨”表现出来的。这些“努斯”、“爱”和“恨”就是现实性,就是动因。既然现实先于潜能,混沌和黑夜就不会永恒存在,而是总有相同的现实存在的东西。(注:1072a4—9。)他使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的学说得到解释。


亚里士多德最后说:运动,或者是由它自己运动,或者是由其他的东西推动。我们寻找事物的动因,可以从这个原因推到更高的原因,从第三个原因推到第二个原因,最后推到第一个原因。最好的是寻找那第一原因,即第一动者。(注:1072a13—15。)这个论证是这样的:


如果甲是乙的原因,


而乙是丙的原因,


则甲也是丙的原因。


因此,我们最好是推到第一原因(甲),它是一切事物的原因。我们要寻找的,就是这个第一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