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和现实这一对范畴,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同质料和形式这一对范畴一样,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要了解亚里士多德的本体学说,当然必须了解质料和形式的关系,因为任何具体的本体都是由质料和形式组合而成的,质料和形式可以说是构成本体的内容的两个因素。质料和形式又是同潜能与现实密切联系的: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那么,为什么又要将它们分为两对不同的范畴呢?这是从不同的角度说的。前者说的是事物的构成方面,一个作为质料,一个作为形式;后者说的是它们存在的方式,一个是以潜能的样式存在的,一个是以现实的样式存在的。因为它们所指的东西不同,就成为两对不同的范畴了。
从亚里士多德以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对范畴的区别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将事物分析为质料和形式两个方面,这是将事物作静止的分析,没有从运动的方面来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因而质料就是质料,形式就是形式,好像是两个可以截然分开的东西。可是,实际上,事物不是静止不动的,质料和形式的划分也不是静止不动的。质料是一种能力、一种潜在的能力,一种可能性;形式是质料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得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所以,从运动方面看,质料和形式就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阶段、两个方面,也可以说,就是同一个东西。正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从事物的运动方面看的,所以他得出辩证法的结论。现在,我们知道,“可能性”和“现实性”是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对于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我们都可以从可能性和现实性方面进行分析。而最早将它们当作一对哲学范畴加以分析的,就是亚里士多德。我们看看他对这对范畴是怎么阐述的。
关于潜能和现实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许多著作中都谈到。他不止用这对范畴来说明他的第一哲学,还用它们来分析第二哲学——物理学、心理学、伦理学。但是,《形而上学》第九卷是他集中论述潜能和现实的哲学著作。第九卷一共有十章,前五章主要讨论潜能,集中分析了潜能的两种意义——“能力”(“能”)和“可能”;后五章主要讨论现实,同时也说明了潜能的第三种意义——潜能。我们现在分作两章来说明。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五卷(Δ)即所谓“哲学辞典”中,提出了三十个哲学概念来加以分析,其中第十二个讲的是潜能。此外,第五卷中有“完全”这个概念,却没有“现实”这个概念,而且,在那里谈的“潜能”的意义也是不完全的。同样,在第五卷的三十个哲学概念中,居然也没有形式和质料这两个概念。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在亚里士多德写第五卷时,他的思想中还没有形成后来的哲学体系,因而,那一卷是他的早期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