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我在西南联大读书,要作毕业论文,我对西方哲学史有兴趣,想从头读起,就选了柏拉图的哲学作为论文题目。第二年当了研究生,跟陈康先生读了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书,开始学习怎样从哲学家的著作中分析研究他们的哲学思想。不久就迎来解放,哲学史被抛在一边,我转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了。1959年,我的生活发生了一次转折。1963年,让我重新搞哲学史,并且要我讲《形而上学》的课。当时有些爱好哲学史的同学告诉我,他们想读这本书,却遇到了不少困难。我开始想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形而上学》作些分析和解释。但是,我刚写了一篇文章(本书附录),就离开了学校。以后的工作,又是与哲学史没有直接关系的。
直到1979年初,要我参加多卷本西方哲学史的编写工作。虽然直到现在,这项工作还只是我的业余工作,但是我想,这次我应该有个长期的打算,准备为这项工作贡献我的余生。要写哲学史,就必须对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进行研究。我首先想到的还是《形而上学》。这本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是大家知道的,可是国内现在却很少有人研究这本书。我原来想根据比较权威的罗斯的英文译本和他的注释重新翻译这本书,但试译了几卷以后,发现这样做并不能帮助读者看懂这本书。因为罗斯的注释偏重于文字的校勘、词句的解释和对一些论证的逻辑进行分析,而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他只在校释本的引言中作了简单的阐述,谈不到有细致的分析,当然,根本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评价。所以,即使将他的注释也翻译出来,对于一般哲学史爱好者,仍旧是一本读不懂的书。最后,我采用了现在的办法,既翻译了原书的重要论证(为了易于了解,采取了意译),又加了分析和说明。本书讨论到的虽然还不是《形而上学》全书,但是这本书的主要部分已经包含在内了。这是一个尝试,这种写法对于想读《形而上学》这本书的同志是否会有些帮助呢?只能期待读者的指教了。
后记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由于这是业余时间进行的工作,时间不多,我能借阅的书也不多,加上以上说的我自己的基础知识很有限,本书一定会有许多错误,希望同志们指正。
198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