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是西方古代的一个主要美学范畴,以后也历久不衰。
悲剧一词在西方文化的语用中包含三层意思:(1)作为一个戏剧种类;(2)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3)对悲剧性进行文化观念把握的悲剧意识。在西方文化肇始的古希腊,悲剧最典型地体现了现实的悲剧性和文化的悲剧意识,因此,从古至今往往一词三用。但中国现实的悲剧性和文化的悲剧意识不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戏剧来表现的。刘鹗《老残游记·自序》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于《西厢》,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因此在中西的理论比较时,我们一律准确地用“悲剧意识”。
和谐是文化最理想的一极,悲剧性则是最现实的一极,和谐使人充满了理想和希望,悲剧性却把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展示给人们,这儿只有最严酷的事实和最绝望的痛苦,任何文化都有和谐,都有现实的悲剧性,只有成熟的文化才有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