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事以鉴定员的身份出庭一桩刑事诉讼审判,在这起案件中,两名男子因杀害一名严重伤残人士而被起诉。他在法庭上给出的口头鉴定除了阐明死因和尸检结论之外,还涉及死亡时间。关于这一点,要弄清的是,被告是否立即做了可以挽救或至少延长该男子生命的心肺复苏尝试。就此,我的同事报告了尸僵的形成、尸斑及其成形过程,还有直肠体温和环境温度的测量结果,并最终划定了受害者的可能死亡时间。
一位辩护律师对于推算结果颇为不满——它加重了他的委托人故意杀人的嫌疑——进而提出异议:“众所周知,死人戴的手表会停在死亡发生那一刻。当您到达尸体发现地点时,死者的表指向几点钟呢?”
我同事应该是被这个问题惊到不知所措了,他没有回答,律师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我同事看向法官,并询问主审女法官,他是否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法官席上并没给他什么支持,相反,主审女法官问道:“那么,死亡时间与手表显示的时间会不会有某种关系呢?”
每当我在课堂上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总是乐得不行。一位女同学大笑着建议说这应该去问手表制造商,对于这个说法我只能表示赞同……
如同所有想把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做好的人一样,我们法医也需要不断地深造、进修,以保证能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不过,虽然做了所有努力,参加了所有培训,听了所有报告,现实中我们这些法医仍然深一脚浅一脚地试探着,看上去始终被影视剧里的那些同事远远抛在身后。
影视剧中所使用的那些不可思议的创新技术总是让我感到震惊,而同样让我大为惊讶的,还有在电视里,法医们用一些最最简单的方法,就能准确地判定一个人是几点几分死亡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某集《犯罪现场》[1]中的一幕,法医把手放在死者的脚底,就能精确地认定死亡时间了。可惜,我现实中的同事,还有我自己,并不像虚构作品中的法医那样,拥有这种透视技能和一定程度上的超自然能力。在真实生活中,我们所使用的方法要稍微复杂一点儿,并且即便复杂,却还是不能每次都得到精确的结果。不过也许您仍然想要了解一下我们的方法:
首先,第一条原则就是,关于死亡时间范围的检查,要在尸体发现现场进行,绝不会在验尸间里。如果等到尸检的时候才做的话,就少了很多决定性的标准可用了——下文会解释这是为什么。不过,现场所做的推断通常可以被尸检结果证实,偶尔也会被驳回。
其次,是一条普遍原则:确定死亡时间的方法不是选择性使用的——比如根据某位法医所掌握的技能和个人偏好——而是要联合使用。只用一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会过于模糊。
现在来一一介绍一下这些方法:
和每一位被叫到现场的法医一样,我在确定死亡时间的时候会首先检查一下尸斑(也称“死人斑”)是否已经出现,或者尸僵是否已经开始。人死亡后大约三十分钟,会出现第一批可以检测到的尸斑。心脏不再跳动后,血液循环也随之停止,血液中的红细胞——它们让血液和尸斑呈现出红色——也将无法被继续运送,于是,在重力作用下,它们就会沉降在血管中。
一开始,尸斑以小块蓝紫色斑点的样子出现,随后这些斑点会逐渐变大,如同我们所说的“汇合”在一起(德语konfluieren,来自拉丁语confluere,意为“流到一处”)。如果死者死亡时仰面躺着,并且一直未被翻动过,尸斑就会出现在背部。可惜反之推论并不成立。如果在死者的背部找不到尸斑的话,远不能说明他死亡时不是仰面躺下的。原因是:在死后最初的六到十二小时内,尸斑是可以“移动”的。如果一个人死亡时仰面朝天躺着,其尸体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被转成脸朝下趴着,那么身体背部的尸斑就会消失,并且,随着重力作用在血红细胞上,会再度出现在身体正面。
对于确定死亡时间来说,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最初的二十小时内,如果用手指或者镊子在皮肤的相应区域按压的话,可以让尸斑暂时消失一小段时间。那些颇有语言天赋的人给这种情况找了个好听的专业词汇,“可压离性”。而那整个过程看起来的样子,您自己也可以模拟一下。比如说在夏天,当您用一根手指在晒伤的印子上按一小会儿:红斑会消失片刻,但手指松开后又会很快回来。这种生物学现象对于尸斑和晒伤来说是一样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皮肤相应区域血管里的血液淤积程度都增加了,按压则可以让血液流动,并把血液“推开”。只不过晒伤所引起的血液通量增加是一个活体生物对于太阳的热量刺激产生的(健康的)反应,而尸斑则是由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中的血液不再继续运输而产生的。
确定死亡时间时,重要性居于第二位的标准是尸僵。和尸斑一样,尸僵也是自死亡后约三十分钟开始形成。
僵硬首先表现在下颌关节处,随后会出现在肩部和肘关节处,两到四小时后在髋关节和膝关节处也可以观察到。大约两天之后,尸僵现象会逐渐消失。而后,尸体的肘部、手指和膝盖等大小关节将能够重新活动自如。手臂和腿,以及手指、脚趾,都可以重新被外力弯曲或伸直。至于为什么在此期间会出现尸僵现象,至今也没有人能给出生物学上令人信服的解释。
写到这里,我很想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可以从死人的面部表情中读出他究竟是安详地与世长辞,还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受尽折磨。但很可惜——或者也许应该说很幸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死亡的那一刻,也就是伴随着心脏的最后一下跳动,整个肌肉组织就开始定型了。随后,程度越来越深的尸僵强化了这种全身肌肉被塑造出来的形态,以及随之形成的脸部肌肉的样子。如果有人是坐着死去的,尸僵将会导致双腿被“固定”在髋部和膝关节弯曲的姿势,而一个吊死的人则会由于尸僵保持拉伸的姿态。因此,死人张开的嘴巴,或者睁着的眼睛并不代表他或她在面对死亡时发出了惊恐的大叫,或者由于害怕而睁大双眼。而仅仅说明死亡发生时,他或她的姿势是站着或者坐着而已。因为肌肉张力不再存在,下颌还有下眼睑在整个尸体变得僵硬之前,受重力的作用翻折了下来,看上去就像脸上的表情一样。出于这个原因,有些医院和关怀机构直到今天还会给死去的病人包扎下巴——就是拿纱布在头上绕几圈,在尸僵出现之前及时帮死者合上嘴巴。
另一个确定死亡时间的方法是用电流脉冲刺激脸部肌肉组织。为此,我每次去尸体发现现场,都会带着那个法医研究所的所谓“现场工作箱”,里面始终都会放着一台特制的、内置电池供电的电流刺激装置。仪器的电极探针会被固定在死者的内眼角和外眼角,在死亡后六到八小时之内,死者的面部肌肉还能对电流刺激产生反应,之后就不会了。如果脉冲没有引起任何反应的话,我就知道,当事者已经死了很久了。
在人体死亡十二小时之内,如果滴入特殊的眼药水的话,人的瞳孔仍会有缩小或者放大的反应。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种现象还会再延长几个小时。不过反应在用药半小时后才出现,所以建议不要把这项测试放到最后来做,除非你想获得一段强制性休息时间,并让现场所有调查员都被你惹恼。
最可靠的死亡时间确定方法是测定尸体体温与尸体发现现场的环境温度之差。测量环境温度时,需要测量不同位置和距离地面不同高度的温度,然后计算出这一个个数据的平均值。测量时我们使用的是一种特别研发的电子温度计(“案发现场温度计”),这种温度计有一根约十五厘米长,却仅有几毫米粗的金属电极。这种特殊结构使它不仅能用于测定室温,还可以伸入死者的直肠,量取体温。
人体温度的冷却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倒推,就可以计算出大致的死亡时间。初始数值为人类的普遍体温,也就是大约三十七摄氏度。人死之后最初的三个小时,体核温度几乎恒定不变,然后以大约每小时一摄氏度的速度降低。于是就可以根据相应的差值,推测出死亡时间了。不过,在特殊因子,比如衣物、体重、身体部位,还有户外天气以及空气对流等环境条件的作用下,这个本来很简单的计算会变得复杂一些。推测死亡时间的电脑程序会一一询问所有这些会产生影响的数据,从中计算出可能的修正参数,引入计算中去。不过,如果有人在死亡发生后、温度测量完成前,把窗子打开的话,所有这些人力和机器的辛苦都会化为徒劳。因为使用温度测定法的前提是,室温,或者更准确地说,环境温度,要在上述时间内保持相对恒定。而急救人员——他们往往是最先到达尸体发现现场的人——大多有个习惯,就是打开一扇窗户,“好让灵魂出去”。不管这个习惯是出于宗教的原因,还是出于个人职业道德,很可惜,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困难。还好,幸运的是,大多数急救人员的处理方式变得越来越合理了。
通常,案发现场往往驻扎着由救援人员、警察和刑事技术人员组成的大队人马,这么多人至少可以引起小空间室温的快速上升。还有进进出出的调查员们,以及敞开的房屋大门或者公寓门,也经常给结果带来误差。
当这一切检查都结束之后,就该法医的手提电脑上场了。电脑上装有一个程序,用来计算死亡时间。我要把所有重要信息和测量结果都输入一个预先编好的表格里,也就是尸僵、尸斑、脸部肌肉组织的电流刺激性反应、(可能空缺的)瞳孔反应、体温、衣物和环境条件。程序将根据上述所有这些参数,计算出一个大致的死亡时间。
您也看到了,划定死亡时间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即使非常细心谨慎地处理,也还是存在着一定数量、无法测量的部分,干扰我们给出一个精确的结果。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因素之外,还有其他潜在的影响要素,是法医在计算死亡时间时必须考虑进去的,否则他可能会得到完全错误的结果。
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在死前不久发高烧,体温将近四十二摄氏度,会怎么样呢?那样的话,如果运用温度法测定,即使倒推计算的过程完全准确,也会得出一个比实际要晚的死亡时间。因为死亡发生时,高出正常值五度的体温需要多花约五个小时来冷却。若真遇到这种情况,一桩杀人案件的受害者在死前发着高烧,并且这件事在确定死亡时间时不为人所知的话,那么犯罪者将有很大的机会根本不会被怀疑——因为在错误估算的死亡时间内,他也许会有不在场证明。
原则上说,处理儿童的尸体时,所遵循的规律与成年人不同:儿童的尸体冷却得更快,因为儿童身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更大。所以,我们不能用通常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儿童的死亡时间。
死前大量出血通常会导致尸体上只有很少量的尸斑,而且出现的速度大为减慢,或者根本不会形成。如果检查过于仓促或者流于表面的话,结果一下子就会出现半天或者整整一天的误差。还有就是中毒或者肌肉疾病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尸僵的出现及强度,还会影响死后脸部肌肉组织受电流刺激时的应激性。
无须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总之,在确定死亡时间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测的部分。再考虑到有些信息在法医检测时甚至都还不知道(而且以后也没法知道,关键词:环境温度),就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乐观情绪,才敢宣称可以把一个人的死亡时间在事后推算至精确到分钟的程度。
相信技术的人们可能会期待,未来有一天,只要人们调查得够久、够精细、够努力,就会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我本人却很怀疑这一点。数十年来,整整几代法医都致力于研究死亡时间的确定方法,然而还是不可能划出比正负两个小时更为接近的时间范围。而且想要非常难得的理想情况,也只有在死后二十四小时之内去检验才能实现。一旦尸体开始腐烂,上文所写的所有调查方式就都不能使用了。
出于这样的背景,我也能理解那些电影编剧颇具创意的种种努力,若要逼真呈现确定死亡时间的过程,那将占据影片很大一部分时长。有个经典桥段,是调查死者胃里的内容物。想要通过对胃里内容物的分析化验确定一个人的死亡时间,那我们需要准确地知道死者最后一顿饭吃了什么、是何时吃的,以及吃了多少。可是现实中,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注释:
[1]《犯罪现场》(Tatort),德国电视一台和奥地利电视台共同制作的长寿侦探剧,一九七〇年首播,现已播放逾千集。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