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74页。
[2]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第182页。
[3]科学本来是怀疑、批判、破除独断,不断追求新知,但科学主义者又将科学变成了独断甚至神话,似乎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怀疑,唯独科学不在此列。
[4]《胡适讲演》,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327页。
[5]参见《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见《胡适文存》第三集,第5~6页。
[6]陈独秀:《偶像破坏论》,见《陈独秀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12~313页。有关陈独秀的宗教观的前后变化,参见郭文深:《“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宗教观》,载《兰州学刊》2006年第9期。
[7]参见陈独秀:《随感录》,见《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310页。
[8]陈独秀:《敬告青年》,见《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95页。
[9]有关现代中国的进化世界观,参见王中江:《进化主义在中国兴起:一个新的全能式世界观》(增补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周太玄:《宗教与进化原理》,载《少年中国》1921年第3卷第1期,第62页。
[11]周太玄:《宗教与进化原理》,载《少年中国》1921年第3卷第1期,第62页。
[12]恽代英:《我的宗教观》,载《少年中国》1921年第2卷第8期,第47页。
[13]梁启超指出,他说的欧洲科学破产只是指科学万能的破产而不是科学本身的破产。比梁启超更早一点的严复,是称赞科学而又不否认宗教的一个例子。
[14]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论辩,是哲学(形而上学、伦理人生观)对科学世界观的挑战和反思。
[15]李石岑:《宗教论》,载《民铎杂志》1921年第2卷第5期,第8页。
[16]余家菊:《基督教与感情生活》,载《少年中国》1922年第3卷第11期,第5页。
[17]公侠:《科学与宗教的平议》,载《青年进步》1924年第72期,第23~24页。
[18]朱宝会:《科学与宗教之相须》,载《神学志》1918年第4卷第3期,第17页。
[19]参见屠孝实:《屠孝实先生的讲演》,载《少年中国》1921年第2卷第8期,第30~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