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角度看,当前的现实主义写作基本上表现为一个传统文本的“复活”和续接,而不像之前的“新写实”那样是在先锋文学思潮与当下现实互相兼容的“边缘”处找到自己的位置,它同先锋文学的延展脉络之间基本上是隔膜的,倒是许多原先的先锋作家开始“返朴归真”,加强了小说创作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如格非的《欲望的旗帜》),或将小说写作更加靠近世俗真实(如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然而,这同样也反过来证实了先锋文学思潮在文本试验与美学探究上的沉落与式微。
————————————————————
(1)[丹麦]克尔凯郭尔:《“那个个人”》,见考夫曼编著:《存在主义》,93~95页。
(2)池莉:《两种反抗》,见《预谋杀人:池莉小说近作集》,37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刘恒:《伏羲者谁》,载《中篇小说选刊》,1988年第6期。
(4)[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49~5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卷首语》,载《钟山》,1989年第3期。
(6)池莉:《两种反抗》,见《预谋杀人:池莉小说近作集》,372页。
(7)参见张德祥:《“新写实”的艺术精神》,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8)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室:《“新写实”小说座谈辑录》,载《文学评论》,1991年第3期。
(9)参见陈晓明:《反抗危机:论“新写实”》,载《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10)陈晓明:《反抗危机:论“新写实”》,载《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11)金健人:《新写实小说选·导论》,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
(12)[苏联]安德列耶夫:《萨特及其存在主义》,载《文艺理论译丛》(2),468页。
(13)[法]萨特:《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先生与自由》,载《文艺理论译丛》(2),297、318页。
(14)《两种反抗》,见《预谋杀人:池莉小说近作集》,372页。
(15)刘恒:《伏羲者谁》。
(16)参见陈晓明:《“权力意识”与“反讽意味”——对刘震云小说的一种理解》,见《官人·跋》,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
(17)参见[波]英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见蒋孔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下),262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18)[苏联]安德列耶夫:《萨特及其存在主义》,载《文艺理论译丛》(2),469页。
(19)金健人:《新写实小说选·导论》。
(20)张德祥:《“新写实”的艺术精神》。
(21)张颐武:《反寓言/新状态:后新时期文学的新趋势》,载《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22)陈晓明:《走向新状态:当代都市小说的演进》,载《文艺争鸣》,1994年第4期。
(23)雷达:《论世纪眼光与新状态文学》,载《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
(24)张韧:《作家的自我回归与文学的命运》,载《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
(25)丁帆:《无状态下的“新状态”呐喊》,载《钟山》,1994年第5期。
(26)王干:《“新状态”是各种文学关系的总和——答记者问》,载《作家报》,1994年10月8日。
(27)参见陈晓明:《走向新状态:当代都市小说的演进》,载《文艺争鸣》,1994年第4期。
(28)参见张颐武:《反寓言/新状态:后新时期文学新趋势》,载《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29)《新状态:文学如何去言说时代》,载《文艺争鸣》,1994年第5期。
(30)张颐武:《反寓言/新状态;后新时期文学新趋势》,载《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31)李洁非:《当代小说文体研究·新生代小说(1994—)》,载《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1期。
(32)陈晓明:《先锋派之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及其危机》,载《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3期。
(33)陈晓明:《先锋派之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及其危机》,载《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第3期。
(34)[法]萨特:《〈一个陌生人的肖像〉序》,载《文艺理论译丛》(2),431页。
(35)[法]萨特:《与他人的具体关系》,见《存在与虚无》第三部分第三章,引自《文艺理论译丛》(2)。
(36)吴炫:《距离的诱惑——朱文小说印象》,见《我爱美元·跋》,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37)李劼:《怜悯·淡泊·田野和放风》,见张旻:《自己的故事·跋》,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38)王干:《枪毙小说——鲁羊存在的可能》,见鲁羊:《佳人相见一千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39)[法]萨特:《为谁写作?》,见《什么是文学》(1947),载《文艺理论译丛》(2),377页。
(40)[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27页。
(41)[德]克罗齐:《历史和编年史》,见《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334页。
(42)[意]雅斯贝斯:《人的历史》,见《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37、43页。
(43)《青年文学》打出了“六十年代作家群”的旗号;《北京文学》在1994年第1期中推出“新体验小说”,加盟者有陈建功、郑万隆、刘震云、刘毅然、毕淑敏等;《小说林》新辟“TV小说”;中央电视台与春风文艺出版社共同策划了“LTV”电视文学,等等。
(44)见《青年文学》,199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