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8.4 伦理学分析方法种种


对于伦理判断所牵涉到的“个人间的”问题,史蒂文森没有详谈,而是着重分析了伦理判断所包含的个人方面的问题。他以为,个人的伦理判断不可能是非决定性的,因为它必须有所根据和理由,正如个人的选择不是非决定性的一样。如果某人的选择不是被决定的,那么,它就会成为某种不可逆料、无法预测的东西,也就因此不会有某种人格依据,而毋宁是出自一种“无”的东西。同样,人们的伦理判断也必须有其人格依据和理性逻辑。在另一方面,史蒂文森又不满意以“决定论”这一古老的范畴去解释伦理选择和判断,在他看来,与其说伦理判断和决定是以决定论为前提的,不如说是与行为的“可避免性”(avoidability)相关联的。当人们做出伦理判断或决定时,总是以情感的方式告诉别人:“你应该或不应该这样做”。这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有关行为是“不可避免的”或“可避免的”,对自己的伦理选择和决定也是如此。所以他说:“很清楚,伦理判断并不以决定论为先决条件。它们只是以可避免性为先决条件,而这只是依据于选择的结果,而不依赖于行为原因的缺乏。”〔317〕可避免性是人们对行为结果的判断所获得的伦理选择依据,也就是说,人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抑或是做出伦理价值评价,基本的依据是从结果看某行为或事物的可避免性或不可避免性。它与决定论并不是一码事,因为它并不把某种必然性的东西作为行为发生的原因。


依史蒂文森所见,由于伦理判断具有情感意义,使它具有一种“准命令的力量”,因而具有影响人们态度的功能。这种力量往往是通过说服、规劝的方式表现出来,正因为如此,伦理判断也就成为人们改变和调节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伦理判断并不能完全阻止人们行动的失误,但能通过当事人的选择等中介步骤来施加影响,使他认识到已有行为的正当与否,并告诫他去避免错误的行为,在未来中调节行为的方式。这就是伦理判断与行为的可避免性的关系内涵。


简言之,史蒂文森通过对非决定论的否定,坚持了经验论的基本立场,同时又没有停留在现有的理论水平上,把伦理判断与选择诉诸简单的因果关系的解释,甚至不再认为否定非决定论非得以确认决定论为代价,而是以“可避免性”这一新的概念来替换“决定论”这一内涵抽象而又易于产生歧义理解的古老概念。虽然,“不可避免性”与“可避免性”的概念并不十分科学。我们承认,道德判断确乎意味着“应当”与“不应当”这一专门化的伦理语言程式,但“应当”与“不可避免”、“不应当”与“可避免”之间,毕竟难以形成严格对立的逻辑关系,更不能完全解释道德行为(选择、决定等)的实际意义。就此而言,史蒂文森的解释也远远不能从根本上使伦理判断、选择、决定等重大理论问题获得科学的解释,甚至还不及石里克在这一问题上的解释来得深刻、来得合理。




〔299〕 [美]C. L. 史蒂文森著:《伦理学和语言》,英文版,18页。


〔300〕 [美]C. L. 史蒂文森著:《伦理学语词和情感意义》,见[英]A. J. 艾耶尔编:《逻辑实证主义》,英文版,280页。


〔301〕 [美]C. L. 史蒂文森著:《伦理学和语言》,英文版,139页。


〔302〕 同上书,205页。


〔303〕 同上书,139页。


〔304〕〔305〕 [美]C. L. 史蒂文森著:《伦理学和语言》,英文版,140页。


〔306〕 同上书,142页。


〔307〕 参见上书,140、175页。


〔308〕 同上书,141页。


〔309〕 [美]C. L. 史蒂文森著:《伦理学和语言》,英文版,89页。


〔310〕 同上书,208页。


〔311〕 [美]C. L. 史蒂文森著:《伦理学和语言》,英文版,210页。


〔312〕 同上书,236页。


〔313〕 同上书,240页。


〔314〕 同上书,242页。


〔315〕 [美]C. L. 史蒂文森著:《伦理学和语言》,英文版,242页。


〔316〕 [美]C. L. 史蒂文森著:《事实与价值》,英文版,55页。


〔317〕 同上书,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