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八章 儒学的专制统治

尽管儒生阶层为了在统治阶级中享受既得利益而不断地斗争着,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它不断获得进展,但是,元代儒生阶层却从未取得压倒的优势,甚至也未登上统治阶级的顶层。实际上,元代的统治阶级是由贵胄、官吏、僧侣、地主和富商组成。〔1〕由于学校的增多,科举制的实施,儒生阶层日益膨胀,而政府又无力为所有那些新生的、不事生产的向上爬者提供就业机会,故而社会中不安分的闹事者与日俱增。这种情况,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了元王朝的覆灭。


明朝(1368—1644)开国之君出身平民,对此耳濡目染,难以忘怀。自登基之日始,他便不断完善科举制,加强儒学的统治,恢复了统治阶级在儒学中的既得利益。其结果,统治家族日益专制,儒生阶层特权日益增多。当组成统治阶级的皇室与儒生阶层同流合污,极尽剥削压迫之能事,平民百姓忍无可忍时,张居正不顾儒生阶层的猛烈反对,效法王安石,大力试行变法。但他的逝世使他的变法一道被埋葬。


清朝(1644—1911)取代明朝,标志着腐朽、堕落的上层儒生阶层的崩溃和充满活力、心怀不满的下层儒生阶层的崛起。社会的阶级结构一如既往。


另一方面,此时的世界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西方交往日益频繁而密切。时势逼人,要求中国统治阶级实施重大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和贪得无厌,并不允许任何真正而彻底的变革。相反,统治阶级用以镇压变革企图的手段更加残暴。明、清两代,革新社会的全部努力并未孕育出非儒化的成果。


儒学的正式统治,随着清王朝和儒生官吏阶层的倾覆而消逝,但它的余孽犹存,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蒙思明:《元代社会阶级制度》,北平: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1938,第4章。十分有趣的是:如蒙思明所指出,元代统治阶级是由一些不同的利益集团组成的,而据陈登原在其《中国文化史》第3卷第8章中所指出,元代却恰恰是一个新文明的时期。他举出了4种历史事件作为这个新文明的最主要内容:大规模的海运,大量生产与使用棉花和糖,戏曲的兴盛,关于天文、地理、武器等西方新知识、新技术的传入。所有这些,正可以作为支持本书主要论点的绝好证据。尽管这次变迁为时甚短,而众多领导变革的人物在儒生阶层的残酷迫害下遭致悲剧性的结局。为了节省篇幅,我们在此将不讨论这些变迁和元统治阶级构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