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4.整体性原则

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而哲学作为追求“头等智慧”(亚里士多德语)的智慧之学,其功能也在于从总体上教人善于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并善于驾驭这种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总体性动态系统,包含着不可穷尽的许多方面和层次。对于这样一个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科学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层次进行研究,而且在最抽象的哲学水平和层次上,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重点和思路。


在哲学史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被哲学地抽象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围绕着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以及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等问题,哲学家们争论不休,以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与认识论方面的研究和回答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哲学学说、哲学体系,构成了以往哲学的基本内容。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本体论方面与认识论方面的研究和回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也是不能回避、更是不能排斥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同样包含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内容。当然,这同其他任何哲学相比,都具有全新的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并立足于发展着的人类社会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历史性和实践性,还决定了它的开放性。它不满足于已有的内容,不执著于现成的形式,不把自己禁锢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内。它将随着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开放性的展开,不断集中其中最精致、最珍贵的精髓,以丰富自己的内容,并选择适应于这种内容的形式。这就为后人在新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基础上探索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新体系,留下了广阔的可能性。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特点来看,它的体系不应该局限于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从宏观上看基本上是由物质观、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其内部的范畴和原理的组合结构,也大体上遵循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种体系结构,基本上没有超越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这一板块静态组合模式。现在很多人对这种模式已经感到不满意了,并正在为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探索。


从根本上来说,哲学应该是研究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因此,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结构应该是人与世界关系总体性结构的逻辑再现。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并使之具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和体系结构,我们应该根据以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实践所提出的大量时代性课题,对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及其现代形态作整体性的一体化考察。通过这种考察,建构起同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结构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不仅可以不再拘泥、执著于本体论(包括社会本体论或历史观)和认识论的板块结合模式,而且可以把过去那些从哲学中分化出去的对象领域内所存在的、必须从哲学层次上加以考察的普遍性问题重新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能够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以自己更加完备的形式来同世界发生联系,从而在更加深广的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在更加普遍的意义上发挥其指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