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的原义是指“作为存在的存在”,实际上是指事物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基础和根据。人类世界当然不能归结为人的意识,但同样不能还原为天然自然。人类意识、人类社会以至整个人类世界对天然自然具有不可还原性。人的实践才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源泉、根据和基础,在人类世界的运动中具有导向作用,即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天地立心”,在物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重建世界。换言之,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人类世界在内容上包含着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但是,人类世界不是自然界和社会的相加,而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二位一体”的世界。在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
人类世界中的自然不是脱离人的自然,而是被人们加工过的自然;人不仅改造自然存在,而且通过实践使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当中,并赋予自然存在以新的尺度。一切对自然的加工、改造都是在“一定社会形式中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进行的。作为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是被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被社会中介过的自然。在人类世界中,自然对人的关系如何,人对自然的作用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内容和范围等,都受到社会形态的制约。要把人类世界中的自然从实践的社会形式中分离出去是不可能的。在人类世界中,自然不仅保持着天然的物质本性,而且被打上了人的烙印;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
在人类世界中,如同自然被社会所中介一样,反过来,社会也被自然所中介。人类社会是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历史也无非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在人类世界中,作为客体的自然,其本身的规律不可能被完全消融到对它进行占有的社会过程中;自然不是外在于社会,而是作为一种内在的因素出现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的需要只有通过自然过程的中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构成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社会发展既不是纯自然的过程,也不是脱离自然的超自然的过程,而是与自然运动“相似”的过程。把自然以及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社会中排除出去,也就等于把社会建立在虚无之上。
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都是人们“对象化的活动”的产物。实践是自然的社会中介和社会的自然中介,也是二者互为中介的基础。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都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或表现的。人类世界只能是实践中的存在。
人类世界是实践中的存在,而实践本身就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世界因此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不断生成、不断形成更大规模和更多层次的开放体系。马克思早就批判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直观性:“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在前一代所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方式,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它的社会制度。”“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注230。
“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注231。在现代,人类实践活动已经涉及广袤的宇宙、辽阔的海洋,深入到地球深处以及生物的分子结构等。正如现代著名科学家赫伯特·A·西蒙所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注232现代实践以及现时代的“人为的世界”更加凸现出实践对人类世界的本体意义。换言之,实践对人类世界的本体意义不仅体现在人类世界的形成上,而且体现在人类世界的发展中。
人类世界对人的生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所以,马克思又把人类世界称为“感性世界”、“现存世界”、“现实世界”。人类世界的现实性包含着客观性,而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又进一步确证着人类世界的客观性,并使人类世界及其与自在世界的关系呈现出历史性。客观性、现实性、历史性、实践性构成了人类世界的总体特征,其中,实践性是根本特征。人类世界只能是实践中的存在,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真正的本体。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感性世界理解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共同的、活生生的、感性的活动”注233。
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并不是否定自然界对人类世界的先在性。同一切唯物主义一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确认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但是,天然自然只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前提,而不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人类世界不是建立在天然自然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实践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个基础上,天然自然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人化自然,成为人类世界的内在要素并对人类世界发生作用;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本内容,人类世界所发生的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并且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实践构成了人类世界的本体以及人类世界与自在世界现实关系的中介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通过实践来反观人类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建构了一种“新世界观”,实践的观点因此具有世界观的意义。
(杨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