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史上,康德首先举起批判的旗帜,并指出:“所谓批判非指批判书籍及体系而言,乃指就理性离一切经验所努力寻求之一切知识,以批判普泛所谓理性之能力而言。”注489这就是说,康德的“批判”是对认识本身的批判,以认清认识的来源、界限和范围,确定科学认识如何可能。“批判乃是促成一种彻底的形而上学所必需的先期准备工作。”注490康德要求在认识之前,对认识本身进行认识:认识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界限,以及什么能认识、什么不能认识;认识认识的可靠道路,在康德看来,“这样一项研究工作还在盲目摸索,还远远没有走上一门科学的可靠的道路”注491。
康德的批判反思扩大了反思的范围,并把反思的矛头对着认识和主体本身,从而开拓出反思的新领域。事实也证明,由于思维本身是主体把握客体的过程,所以,离开主体能力去考察认识不可能全面地把握认识。康德的批判反思的功绩就在于:指出要批判人的主体认识能力,批判认识的可能和界限,这是反思发展过程中的坐标转换。
黑格尔对反思有着特殊的兴趣。在他所有的哲学著作中,特别是《小逻辑》、《大逻辑》中,“反思”这一概念反复出现。表面看来,反思在黑格尔那里是多义的,它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内在联系。实际上,“反思”这一概念的内涵在黑格尔那里是确定的。
第一,反思是“思想自觉其为思想”,是思维发展的积极的中介环节。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注492。所以,反思的对象也就是思想,是对思想本身进行认识。黑格尔从“思维在纯粹概念中的运动”的角度来考察思维发展,认为“思维之超出感官世界,思维之由有限提高到无限,思维之打破感官事物的锁链而进到超感官界的飞跃,凡是一切的过渡都是思维自身造成的,而且也只是思维自身的活动”注493。
问题在于,这种思维的自身活动是以反思为中介的。如果中介或反思不被理解为绝对的积极环节而被排除于绝对真理之外,那就是对理性的一种误解。正是这种反映,使真理成为发展出来的结果,而同时又将结果与其形成过程之间的对立予以扬弃。注494
可见,反思在总体上应该被理解为这样一种思维形式,即以思维为对象的思维形式。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是思维发展中的中介环节,思维经过反思认识到自己,并使自己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因此,反思不断使思维本身“过渡”,形成“自己构成自己”的运动。就其作用而言,反思是思维发展中的“绝对的积极的环节”,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辩证否定环节。
第二,反思在思维发展的不同层次上表现为不同形式。
作为思维运动的中介,反思在不同层次上的运行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黑格尔的《逻辑学》分为“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在这三个层次中,反思的运行都不一样。以“本质论”为例。在“本质论”中,不同范畴通过反思连成一体。换言之,“本质论”中的各种规定都是反思的规定。“本质的观点一般地讲来即是反思的观点。反映或反思(Reflexion)这个词本来是用来讲光的,当光直线式地射出,碰在一个镜面上时,又从这镜面上反射回来,便叫反映。在这个现象里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一个直接的存在,第二方面同一存在是作为一间接性的或设定起来的东西。”注495
因此,只有当存在向本质、直接性向间接性发展时,反思才出现。所以,黑格尔认为,在“本质论”中,各种思维规定都是由反思发掘出来,并且被反思固定下来的,“本质的观点一般地讲来即是反思的观点”。可见,反思在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三,反思作为思维运动中的中介,本身也要被扬弃,从而形成思维的整体运动。
到了“概念论”,反思本身又被扬弃。此时,本质经过反思的中介进入间接性。“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因此,黑格尔又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反思:“第一,反思规定是建立起来之有,即否定本身;第二,反思规定是自身反思。”这里,产生双重关系,即作为建立起来之有的反思是否定,“但作为自身反思,它又是这个建立起来之有的扬弃,是无限的自身关系”注496。
换言之,反思是对直接存在的否定,而思维自己无限的整体运动又是对这否定的否定,即对否定自身的反思。经过这样的运动,反思既包含了直接性,又包含了间接性;既包含反思他物,又包含反思自身;既是向外映现,又是向内映现。同时,这一过程又是作为中介环节的反思向“整体反思”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对反思理论的贡献就在于:揭示了反思这一特定思维形式的对象,即以思维为对象;揭示了反思在思维发展中的中介环节作用,它是辩证否定在思维中的具体体现;揭示了反思的各种形态,并按思维“自己构成自己”的历史线索,把它们由低级到高级联系起来。当然,黑格尔对思维的反思只是在纯思辨领域中进行的,而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思辨的顶点。
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正是在思辨的反思发展到顶点的历史阶段上对其进行唯物主义改造的产物。
在马克思这里,反思这一思维形式进入到现代形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思维的反思是由实践发展所决定的,它的活力主要来自实践,而方向是“与实际发展相反的”,即“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注497。这一反思过程本身又是批判的,即不断地对历史上的思维方式进行“解构”。马克思对反思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打破了反思的神秘性,使其从纯思辨的王国回到社会运动中,成为“当作实践去理解”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