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是关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面面俱到的评述,而是作者近年来关于黑格尔哲学研究成果的一种综合。本来,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具有人为的强制的性质,因此,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只有打碎其体系才能把握它的合理内核。所以,本书不拘泥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一般评述,而是根据作者的眼光,就其具有合理意义的一些方面加以剖析。首先,作者在这些方面确实受到启发,进而把这种启发叙述出来,以求与读者共享。在这些叙述中,不仅包含了作者受到启发的合理思想,而且尽可能地按照这些合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加以发挥。这后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超越了黑格尔思想的范围,或者说,不符合黑格尔的原意。当然,哲学史的研究像任何历史研究一样,首先需要对史实原貌作出确切的审定,但作者认为,这只是研究进程的必经阶段,还不是历史研究的真正目的。其真正目的,应当是进一步从历史中接受启发,并对其合理思想加以发挥,以为今天理论与实践发展所需要。在这方面,黑格尔就是历史上可以借鉴的一个榜样。
此外,毋庸讳言,限于作者的水平,本书关于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合理方面以及对之所作的发挥,肯定会有不尽恰当之处。不过,这似乎是科学研究所允许的,也是作者借以请教前辈和同行,以期引起讨论和得到提高的方面。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特点,那么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书中所论,不管水平高低,均系作者潜心研究的结果,都是作者自己胸中之言。其中,就国内黑格尔哲学研究而言,书中所涉及的问题有一些是前此尚未明确提出或者提出而未加着重探讨者,例如“有”与“无”、“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发端”、“实践观”等等。当然,作者并不认为已经解决了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确切地说,作者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把问题提得更具体一些,以图得到同行和后来者更多的注意,从而能使问题得到更充分的讨论和进一步的解决。
黑格尔逝世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在这期间,世界上关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出现了众多派别和不同观点的对立。这中间存在着革命与反动、进步与保守的斗争。但是,即使在革命、进步一方的研究中,观点也远不一致。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黑格尔哲学晦涩的神秘性质所致,它本身就包含着复杂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黑格尔哲学的内容之丰富和深刻。因其丰富和深刻,一般研究者处于这个天才的大思想宝库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而看到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以致作出各种不同的理解,这是很自然的。作者也是这样。虽然也曾力图从多种角度考察黑格尔哲学,但由于黑格尔哲学确实集晦涩、丰富、深刻之大成,所以书中见解尚远未达“全豹”之观,只是一家之言而已。最后,作者谨向贺麟、杨一之、姜丕之、汝信、王玖兴、张世英、梁存秀、叶秀山、侯鸿勋、薛华诸师友致以深挚的谢意。感谢他们在本书成书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和指教。
作者
一九八四年岁末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