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三、黑格尔在有与无的论述中对康德、耶柯比等人批判的意义

在有与无的论述中,黑格尔对康德、耶柯比的批判占有相当大的篇幅。这些批判对于理解黑格尔有与无辩证法思想的实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让我们首先来分析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黑格尔是从两方面进行这一批判的。一方面,他抓住康德贬低理性的缺点;另一方面,他揭露了康德对于矛盾所采取的形而上学态度。这两个方面主要表明了黑格尔坚持辩证法,而康德虽然提出了促进辩证法发展的问题,却仍然没有摆脱形而上学。


关于康德贬低理性的观点,主要表现为不知道理性具体——具体概念,把具体只归结为感性直观。这一点,我们在上面已经论及了。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黑格尔所作的批判除了具有合理因素外,仍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不承认,当然也不可能指出,康德重视感性直观的唯物论倾向给旧形而上学以沉重打击。康德的二元论固然表现了他在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动摇的不彻底性,但在客观上却是对旧形而上学唯心一元论的破坏,起了动摇和瓦解旧形而上学的作用。同时,康德关于概念只是空洞的先天形式,并使之具体化、获得内容,就是要从外面加进感性材料。这个观点,既有黑格尔所批评的贬低理性的缺点,但又具有破坏旧形而上学本体论证明的历史作用。


我们知道,旧形而上学本体论证明的主要公式就是认为,可以从作为本体的任何概念推出其现实存在来。不难看出,这个公式的思想表现了柏拉图到黑格尔以来理性唯心论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他们都把理性认识片面夸大,把作为理性认识结果的概念膨胀到完全脱离物质,并进而把概念歪曲、颠倒、神化为本原。沿着这条路线,最终他们必然走向僧侣主义。旧形而上学对于上帝、灵魂不灭所作的本体论证明,就是这种僧侣主义的典型表现。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正是康德最先对于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证明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他在驳斥这种观点时,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即所谓一百元钱的问题。康德承认,现实的一百元钱与可能的一百元钱,就其概念而言是一样的,两者相互比较,不多一分一毫,也不少一分一毫。但是,把现实存在与概念相比,如就财产状况而言,则不能不说现实的一百元钱比一百元钱的概念要多一些,是对这个概念的添加。也就是说,康德实质上认为,单从概念是推不出现实存在来的,现实存在外在于概念,是对概念的添加。这样,不管康德的论证有什么缺点,他倾向于唯物论的观点,否定本体论证明,还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黑格尔在正确指出康德贬低理性的同时,却在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证明问题上,表现了向旧形而上学的倒退。大家知道,黑格尔的理性唯心论表现为坚持以概念为本原的客观唯心论观点。在黑格尔看来,自然、社会等所有现实存在,归根结底都是作为绝对精神体现的概念的外化。这种观点,在哲学路线上显然是与旧形而上学一致的。因此,黑格尔对于康德批判本体论证明持反对态度,绝不是偶然的。


黑格尔认为,康德对旧形而上学本体论证明的批判,把有限事物与无限事物混淆了。他指出,在有限事物中,概念与存在是不同的、可以分离的,相反,在无限事物中,两者是不可分离的,而上帝就是与存在不可分离的无限事物。黑格尔对此这样写道:“在有限事物中,概念与有不同,概念与实在、灵魂与肉体可以分离,因此它们可以消逝,可以死亡——这是有限事物的定义,抽象的上帝定义恰好相反,它的概念与有是不分离和不可分离的。范畴和理性的批判,正是要阐明关于这种区别的认识,并防止将有限的规定和关系这类认识应用于上帝。”注54这样,黑格尔不仅倒退到维护旧形而上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立场上,同时也把上帝创世说理性化了。在黑格尔看来,上帝与他所说的绝对精神(包容和创造一切的概念)是一个东西,所以,绝对精神自身具有的特性也就是上帝的特性;绝对精神能够外化为自然、社会等一切现实存在,也就相当于上帝创造世界的过程。因而,黑格尔能够说:“在上帝自身中,就包含着本质上是否定的规定这样的质,如活动、创造、威力等等——它们都是产生他物的。”由此可见,在哲学发展史上,仅就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而言,也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曲折的,有进亦有退。


不过,黑格尔对康德矛盾观的批判,却包含着深刻的合理思想,而且这个批判差不多也是对一般形而上学矛盾观的批判。


康德的矛盾观集中表现在他关于二律背反的论述中。康德所谓的二律背反,通俗地说,就是可以用两种相反的命题来表达同一事物,使之陷入自相矛盾。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二律背反”呢?康德认为,客观存在的“自在之物”是认识所达不到的“彼岸”,因此“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这是理性必须恪守的规则。如果理性不遵守这个规则,试图认识“自在之物”,就要出现“二律背反”,陷入自相矛盾的假象里面。康德还指出,理性陷入这种假象是不可避免的,而他的批判哲学的使命之一,就是提出避免人们陷入假象的理论。由此可知,康德虽然承认矛盾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却不承认矛盾的客观真实性和普遍性,而把矛盾归结在人为的主观“假象”里边加以否定。


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二律背反”即矛盾呢?在这里,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是通过有与无的矛盾展开的。黑格尔指出,没有思辨头脑的人,往往在看到“有与无是同一的”命题时就否定了两者的区别,把有与无的同一视为两者的等同。殊不知还有另一个命题,即“有与无是不同一的”。但是,当他们看到这一命题时,又只看到有与无的区别,否定了两者的同一,把有与无的不同一视为两者绝对不同。由此,他们确实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但是,在形而上学思维不管用的地方,黑格尔却用联系和运动的辩证观点把事情推向了前进。在黑格尔看来,两个相反的命题,即康德所谓的二律背反,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相反,对矛盾的正确理解恰恰要求把对立的命题联系起来。黑格尔指出:“这一联合只能表现为两个互不相容的东西之间的非静止,即运动。”注55这就是辩证法的高明和精妙之所在,即不仅承认事物非此即彼的区别,同时在一定条件下承认亦此亦彼的同一。因为,事物总是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而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形式,就是对立统一,即矛盾。反之,形而上学思维之所以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就在于它不能摆脱僵死、片面的观点,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强加于思辨内涵的偏颇,就是使它成为片面的,即它本来可以消解于两个命题之中,却只举出其中的一个。”注56附带指出一点,黑格尔在推敲这种“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时,强调在表述相反命题的联结时,与其用统一,不如用“不分离和不可分离”。因为,在他看来,“统一”这个词容易把“相成”的关系理解为从外面加进来的,而“不分离和不可分离”则比较恰当地表现了相反者的自身关系。


黑格尔通过对有与无的论述在矛盾观方面所揭示的重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一)相反者的联结即对立面的联结,是“不分离和不可分离的”。(二)矛盾是“非静止”的,矛盾本身包含着“运动”。(三)矛盾的运动表现为“扬弃自身”。黑格尔对此指出:“它乃是由于这样的运动,即,纯有是直接的、简单的,纯无也同样如此,两者有区别,但区别同样扬弃自身,而不是区别。”注57黑格尔这些思想之所以重要,在于他的思辨叙述包含着客观辩证法的合理内容。例如对立面不可分离的联系这一思想曾一度受到责难,认为它否定矛盾的转化。但事实并非如此。诚然,矛盾是要转化的,但所谓矛盾的转化,不过意味着旧矛盾的消逝和新矛盾的产生。然而,无论对于旧矛盾还是对于新矛盾,作为矛盾存在,就是对立面不可分离地联系着,否则就不成其为矛盾。可见,对立面不可分离的联系与矛盾的转化,并不是不相容的。相反,这两方面都是客观辩证法的内容。至于矛盾包含着运动,矛盾运动表现为“自身扬弃”,属于客观辩证法的内容就更为明显了。


再看黑格尔对耶柯比的批判。黑格尔的这一批判,是通过剖析耶柯比如何批判康德进行的。黑格尔指出,耶柯比抓住了康德关于概念、范畴的形式主义错误,并把它推到极端,用以驳斥康德的“先天综合统一”。但实际上,耶柯比像康德一样,认为概念、范畴是空洞抽象的形式。不过,他比康德表现得更为彻底,不仅认为时间、空间是空洞的抽象形式,而且认为意识也是空洞抽象的形式。他正是以此为前提驳斥康德,认为康德的“先天综合统一”根本不可能实现。他批驳道:“空间是一,意识是一……但是你们说说吧,这三个中的任何一个,如何本身是纯粹的而成了繁多的呢?”注58接着他又质问:“是什么东西把有限变成三个无限呢?是什么使先天的空间、时间与数和尺度结胎而将它们变成一个纯粹的繁多呢?”注59


耶柯比对康德批判的性质和意义何在?可以说,耶柯比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康德的观点,而是固执康德观点的一个方面,以关于概念、范畴为纯形式的观点,驳斥康德的同一观点的。这种批判,只是揭示了关于概念、范畴的形式主义观点在“综合统一”问题上的不管用,就是说,把概念、范畴都抽掉具体内容,变成空洞抽象的形式,再谈综合统一,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好像无数的零相加永远等于零一样。那么,反过来说,这里应该包含着肯定作为理性认识结果的概念、范畴,本身就具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它们既不是纯形式,也不需从外部另外加给什么东西。但是,耶柯比并没有达到这一步。所以,黑格尔只是对耶柯比作了有限度的肯定。他指出:“耶柯比已经很确定地认识到抽象之非物,不论是所谓绝对的、即抽象的空间,或是这样的时间,或是这样的意识,即自我;他僵持在那里,为了要主张到他物(即综合的条件)和到综合自身的进展不可能。”注60可见,在黑格尔看来,耶柯比对康德的批判只是停留在消极的结果上,仍然只是对于在康德身上存在的旧形而上学方面,即把概念只是看成空洞抽象的形式作了否定,而没有在否定的同时向前进,提出概念的具体性规定。


如果我们把黑格尔与耶柯比对于康德的批判加以对照,那么,耶柯比所作批判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黑格尔对康德批判的基本倾向是积极的。诚然,黑格尔对于康德哲学的历史功绩,有其忽视甚至相左之处,但总的来说,他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并且尽力克服康德的缺点,从而把辩证法大大向前推进了。耶柯比对康德的批判,则与黑格尔形成鲜明对照。他只是责难康德的缺点,而没有克服这种缺点,没有解答康德提出而未能正确解答的问题,没有推进辩证法的发展。相反,耶柯比的观点不过是康德缺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耶柯比的这另一种形式,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就表现在“他仍然僵持在抽象中”,“坚持抽象的统一并排斥一切和多样性,使我们停在无区别和无规定之中,而忽视一切区别和规定”注61。


由此可见,耶柯比和康德在反对与主张“综合统一”问题上,是相互对立的。但是,他们所持的基本前提却几乎一样。就是说,他们反对或是主张“综合统一”,都是从抽象的形式主义观点出发,用黑格尔的话说,即都是以“没有间断,即没有否定、区别”为前提的。那么,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所主张的“综合统一”又是怎样的呢?这种“综合统一”,首先不是没有“区别和规定”的,如同耶柯比僵持在抽象中那样,否则“综合统一”就无从谈起,其次这种区别又不是机械混合,如同康德把概念抽象为空洞的形式与感性材料外在相加那样。因此,辩证法所主张的“综合统一”乃是包含区别和规定于自身的,经过否定和扬弃过程所得到的具体概念。不难看出,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无论对于辩证的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研究,都是具有深刻启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