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一、黑格尔实践观的合理内容

为了说明艺术美与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首先概括地说明黑格尔的实践观,然后再来剖析艺术美的创造的性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把人归结为精神的一个环节,作为人的实践也受到他的唯心主义歪曲,这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在黑格尔歪曲的形式里面所包含的合理内容,却是人类许多真实实践的深刻概括。列宁在实践观点上把马克思与黑格尔比较时,甚至这样说过:“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的(在黑格尔看来是‘绝对的’)真理的过渡。因此,当马克思把实践的标准列入认识论时,他的观点是直接和黑格尔接近的:见‘费尔巴哈论纲’。”注265列宁这里所说的马克思向黑格尔接近,当然不是向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接近,而是指与黑格尔实践观的合理内容相一致。


从实质上的人本主义出发,黑格尔在探讨实践时,他所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所特有的性质。在他看来,这种性质首先表现为人的实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动物也有“实践”活动,但并无自觉的目的性,而是出于长期形成的本能。那么,什么是人的实践的目的性呢?那就是对自由的追求。黑格尔指出:“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那便是我们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量,称作‘自由’。”注266黑格尔由此进而认为,人类的整个历史就是自由进展的历史。“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一种进展是我们必须在它的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注267


接下来的问题是,应当如何理解黑格尔当作目的性的自由。在这方面,黑格尔尖锐地批判了把“任性”当作自由的观点。在他看来,“任性”是一种对必然性无知而产生的主观随意活动,这种活动非但不是自由,而且表明它完全在必然性的支配之下。与此相反,黑格尔批判继承了斯宾诺莎到康德的合理思想,即自由与必然统一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观。斯宾诺莎已经提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思想,但并未将其展开。康德试图把自由与道德实践联系起来,但由于他的历史局限性和在理论上缺乏辩证思维,终于导致两者的割裂。然而,斯宾诺莎与康德提出讨论的问题,即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却启迪了黑格尔,以致关于自由的思想在黑格尔那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而言,他洞察到,不仅客体对主体存在着“必然王国”,而且当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时,主体自身也存在着“必然王国”。因此,黑格尔认为,在实现主体与客体统一时,既需要克服客观的片面性,也需要克服主观的片面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还提出并把这种关于必然性的认识用于创造世界(包括人本身)。不难看出,这些深刻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不减其光辉和价值的。


在说明了作为实践的重要性质——追求自由这种目的性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这种目的。在这方面,黑格尔揭示了作为人类实践的另一种重要性质,即实践作为实现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中介。动物的所谓“实践”,不过是靠本能从自然的产品中现成地拿来享用,而人则不然。但是,如果人单有目的性的冲动,那也无济于事。因为,如黑格尔所说,“我的目的最初仅仅是内在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客体对于主体,仍然是一个异己的“外部世界”注268。因此,人要把目的性的冲动实现于外部世界,他就要陶冶自然物,以造成手段(工具),去创造第二自然(衣、食、住、行以及精神等等需要的东西),以为自己享用。由此可知,黑格尔揭示的实践的中介性质,不过是说,人类在克服主观片面性和客观片面性以达到主体与客体统一这种创造世界的活动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手段(工具)。在黑格尔看来,创造出与目的相一致的手段(工具)尤为重要。因为,利用自然物创造手段(工具)已经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标志。而且,正是人所创造的种种手段(工具),成为延续不断的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真正桥梁。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目的通过手段与客观性相结合,并且在客观性中与自身相结合。手段是推论的中项。”注269在这里,黑格尔所说的“目的”,没有指明这是主体的目的,但这是不言而喻的。尽管黑格尔坚持无人身的主体,实则不过是迁就其体系的虚构。所以,黑格尔所说作为中项的手段,实质上就是联结主体(人)与客体的中项。虽然黑格尔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概括这一点,但也不无深刻的意义。如列宁所指出的:“这里有非常深刻的、纯粹唯物主义的内容。要倒过来说: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亿万次地使人的意识去重复各种不同的逻辑的格,以便这些格能够获得公理的意义。”注270


关于手段(工具)作为中介的重要意义,黑格尔进一步指出:“但中项作为进行结合的东西,必须本身是目的的总体。”注271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它说明,手段作为联结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并不是外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第三者,而是说在手段中就体现着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首先,手段体现主体的目的性,也就是说与目的相一致;其次,这种手段又取自客体,只不过是改变了的客体。所以,在手段(工具)的创造中,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智慧和力量。因而,手段(工具)的水平是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真正标志。黑格尔在这方面也有其深刻的洞察,他指出:“手段是一个比外在合目的性的有限目的更高的东西。……工具保存下来,而直接的享受则会消逝并忘却。人以他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在自然界的威力,尽管就他的目的说来,他倒是要服从自然的。”注272黑格尔把人这种制造手段(工具)以改变世界(包括人本身)的智慧和力量称为“理性的狡狯”。其实,他所说的这一特点正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


从实践包含目的性和具有结合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性质出发,黑格尔进而揭示了实践还具有包含理论和高于理论的特征。就实践包含理论而言,黑格尔指出:“理论的东西本质上包含于实践的东西之中。这与另一种看法,认为两者是分离的,完全相反。其实如果我们没有理智就不可能具有意志。反之,意志在自身中包含着理论的东西。”注273就是说,作为实践的目的性,除了意志而外,还包含理论的认识。古人与近代人的实践,其目的性的水平是不同的。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理论素养不同。黑格尔指出实践包含理论,一方面,是强调理论对实践发展的重要性,强调要实现意志的自由,必须取得关于必然性的本质认识,否则不可能现实地去实现自由。他指出:“意志只有作为能思维的理智才是真实的、自由的意志。奴隶不知道他的本质、他的无限性、自由,他不知道自己是作为人的一种本质;他之所以不知道自己,是由于他不思考自己。”注274可见,理论在实践中既是一种启发的要素,又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指导要素。但是,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还强调了实践高于理论的重要思想。他明确指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注275。这里的前半句是指实践包含理论。应当说,仅就这一点,实践已经高于理论,因为作为具有“普遍的资格”的理论本身并不包含实践。理论只是表现为,“它从客观世界为自己取得规定的内容和充实”注276。但是,更重要的,也就是实践高于理论的真正标志,还是这里的后半句,所谓实践“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就是说,只有实践才能使作为目的性的意志和理论真正变成现实。


此外,在实践包含理论而又高于理论的意义上,黑格尔进而把实践概括为“概念的总体”。这种概括,不消说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但其中所包含的合理内容却是不容忽视的。黑格尔这里所说的“总体”,实质上只不过是主体与客体的现实统一。也就是说,理论活动还只是认识世界的过程,从客观到主观的过程。只有实践活动,才是既包括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世界的过程,又包括从主观到客观的创造世界的过程。实践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可见,那种把实践只看作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还是不全面的,既不符合黑格尔的合理思想,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