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14章


同一个星期,弗雷德丽卡又添加了一段摘抄:


詹姆士讲述了自己这样的经历:独自漫步于夏日夜晚的公园里时,看到一对情侣正在欢爱,他突然感觉到自己跟整个世界、跟天空、跟树木、跟花朵、跟草丛,也包括那对情侣,产生了巨大的奥妙的一体性。他急忙冲回家,尽情地沉浸于书海中。他告诉自己:“我本没有任何权利来领受这种经验。”不止如此,他亦感觉到:在自己与整个世界融汇结合时,那种自我身份缺失的威胁感更令他震慑不已。他明白,那个过程中,激烈的孤立状态、自我吸收或被吸收这三者间过渡时,完全不存在任何中途行进阶段,一切在极速中完成。他曾在须臾间担心被吸收进大自然中,被大自然吞噬,导致自己从此消失——这是最令他害怕的,也是最令他期待的。他记得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5]所说:“凡尘之美,最是惊险。”要凡夫俗子听懂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的箴言尚且不易,更不用说,践行其博奥真义了,但这就是世俗之人所不能。(R.D.莱因《分裂的自我》,第91页)[6]


接着这一段,弗雷德丽卡又有补充:


在这样一个舞台上,酒神狄奥尼索斯[7]的出现,就像一个挣扎、受苦的人登场一般。他之所以能表现得像一般史诗人物那样拥有着明确、精准的内在与外在,得归功于梦的解析者阿波罗,因为阿波罗通过梦,使用比拟手法对合唱团成员透露了酒神的情态——那个英雄就是秘仪中所崇拜的酒神,是个经历过苦痛的司酒之神。神话传说中,狄奥尼索斯还是孩童时,曾被泰坦[8]神族肢解,四分五裂时被崇奉为匝格瑞俄斯[9],拥有了完整的身体,狄奥尼索斯现在仍在体尝着生命中一种个人化的痛楚——由此,经由身体的碎裂,狄奥尼索斯的苦难遭遇具有了象征意义:那种痛是身体朝向空气、水、土壤和火的四散、裂化,这种分解状态可以被视为所有折磨和人格价值丧失的本源。(尼采《悲剧的诞生》,第66页)


弗雷德丽卡的增补仍未完结:


世界发出洗一个和平热水澡的倡议!地球上的麻草都是免费的!宇宙级别的诗歌观礼竟如此意外而世俗地举行着!随兴自在的星球歌颂嘉年华!苏联宇航员从诗歌中得到阵地的顿悟,那是纯净无瑕的、超越国界的诗韵受精!皑皑白骨带来爱的集会的佳音,恶鬼也结成阵线,同志、阁下,现在开始精神启发!优良书籍和流转时光的残余猥琐地朝新方向流泻开来,展开充满恶意的新旅程!灵魂革命与城市灯光和替罪风潮一一发生!诗之泉的中心涌动着饥饿的意识,后甲板舱室的时代交替以四十二下为一组的节奏敲击着世界毁灭般的凯旋乐曲!你并非孤单一人!投入神奇的猜想!啊!带着圣洁的心灵加入这场看不见的暴动!阿尔比恩!醒来吧!醒来吧!醒来吧!啊!融进寡廉鲜耻的浪潮中!只有真正赤裸的自我意识才能找到新世界!寰宇一家亲的新形态必定是永恒!没有人将会是疯癫的永生者!地对空导弹、芬莱特、费林盖蒂、费尔南德斯、金斯伯格、保罗·里欧尼、丹尼尔·里克特、特罗基、西蒙·文肯多格、霍罗维茨……齐向国际诗歌盛会乞灵!


弗雷德丽卡的引用源源不绝:


弗拉基米尔:或许它们在喃喃自语。


爱斯特拉冈:它们窃窃私语。


弗:它们沙沙作响。


爱:它们窃窃私语。


(静默)


弗:它们在说什么?


爱:它们在谈论它们的生活。


弗:它们并不满足于仅仅活过一次。


爱:它们也需要谈论生活。


弗:它们也不满足于死亡。


爱:那的确不够。


(静默)


弗:它们发出如羽毛般抖动的动静。


爱:如树叶。


弗:如余烬。


爱:如树叶。(《等待戈多》,第63页)


这是弗雷德丽卡的又一段引用:


庄严为首,凄清于心,性器唯美,手足平衡。


卑鄙之于卑鄙者,正如风之于鸟水之于鱼。


乌鸦宁愿万物皆黑,鸱鸮盼望一切昭然。


勃勃生机何其丰美。


如果虎以狐为谏,它也只会变得诡计多端。


道路修葺后变成坦途,但未经修葺的歧路才是天才之路。


宁可扼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也不能唤醒未上演的欲望。


人踪未竟之处,自然一片荒芜。


真理绝不是可言传、可理解,却不可被信仰的。


点到即止,多则无益。(威廉·布莱克《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第十版)


至此,弗雷德丽卡的练习簿,形态上已经变得与一般学生的摘录簿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她的练习簿里,窜动着一股不易平息的能量。一天夜里,在冲动的驱从下,弗雷德丽卡记下了一段逸事:


校外文学课结束后,在酒吧里喝酒时,汉弗莱·马格斯讲了一个他朋友的故事。他的朋友是位女性,就称之为“她”吧。她的母亲死后,除了一大笔债务和一台培根肉切片机,什么有用的像样的东西也没留给她。她母亲曾经开过一间店,后来倒闭了,那家店唯一留下来的就是那台培根肉切片机。她把培根肉切片机带到肉店的冷藏室,准备卖给开肉店的肉贩子,冷藏室里当时空无一人,她试图用培根肉切片机来割腕自杀,却怎么也无法将手腕放在靠近刀片刚好能顺利切断血管的恰当位置,而且冷藏室里冷得要命,她冻得实在无法继续自杀尝试,整个人瘫软在那儿,血溅得到处都是。汉弗莱·马格斯说:“可以说是血肉模糊吧。”低温阻止了她的失血,肉店的人发现她后,将她送进了医院。医院里的人帮她包扎起来,也将她的伤口缝合好。她居然挺喜欢医院的,在学了一点护理技术后,成了医院里的护理员。她在手术室内工作,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她感到被需要。我问培根肉切片机的下落时,汉弗莱·马格斯这么回答我:“问我没用,我可不知道培根肉切片机最后怎么样了。”我猜他的那位朋友大概卖了它。我猜那台培根肉切片机现在正在某处安然切着培根肉,实现着它当初被设计的功能。


这个故事有趣的点在于“培根肉切片机”这个词,就这个物品的存在功用而言,确如它被命名的那样,确如人们对它的叫法,它呼呼飞转的刀片有着无比精准的功能,但这个功能里并不包括切人。这是一个关于“一致性”和“非一致性”的故事,可能我多余的讲解,会叫人扫兴,以后我该学着有所保留。


两天后,她记述了另一件逸事:


一个女人端坐在维达尔·沙宣的发廊里,就是邦德街那一间。她的长发,那一袭她一直留着的长发,正在被剪成那种光滑柔顺、欢快活跃的中短发,贴着她棱角分明的颧骨,像是两块锋刃尖利的刀片。两个年轻人一起在她的后颈处工作。她的身体周围则滑落着、堆积着长发、缠丝、捆束、卷须,那些东西在不一会儿之前,还是她身体的组成部分。她的头发在她的领口部和颈间的皮肤上播撒,轻微地穿刺着。她身后一个男人屈身,弯向她的头部,把她的边缘呈尖形的两片头发放下来,令其自然垂坠到下巴的位置。他弄痛了她,因为她试图抬头看镜子,她每次不由自主地抬头时,都被身后一个男人轻轻按下去,虽然力气不大,也是会被弄疼;另一个男人则在她赤裸脖颈上的颈椎骨那边劳作着,蜻蜓点水似的剪着。她可以清楚听到她的头发与他们手中剪刀相碰时发出的声音——是剪断粗丝线时的那种断裂声。其中一把剪刀时不时划擦着她的皮肤,是刀尖的触感,他仍在伤害着她。她几乎可以肯定,那把剪刀的主人故意在她身上制造着这些小小的伤口。她听到那两个挥舞着剪刀的男人在她头顶聊得意兴正浓:“你快看那边那个女的,你看她耀武扬威的样子,她以为自己是个可人儿啊,自以为了不起,她不过就是个活生生的倒霉鬼,看她拢在后面的那一坨头发,简直像是个肿大的淋巴结,她自己看不见吗?她肯定看不见那一坨头发又摇又摆,她觉得自己简直是活色生香,给她弄头发那个肯定就是这么跟她说的——秀色可餐,他把镜子放在一个对的角度,所以她才看不到他给她弄了个多叫人想去死的发型,后颈的头发越剪越高,想让她看起来精神,结果剪得都不剩什么头发了,就剩坑坑洼洼的头顶上那一个包。”两个男人嘻嘻哈哈,他们手掌下面那个女人也想抬起头来看看他们说的那个人,但被一把压下去。她心想:“我以后也不会忘了这件事,尽管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记得。”人世间有那么多的凌辱,那么多的灾难,为什么她非要单单记着在发廊里发生的这件事?她身后那两个男人终于准许她抬头了。她穿透泪水,看到自己的样子。头发沿着她下巴的线条,剪成匕首的形状。那两个男人对她说:“你看起来真可爱啊!”发廊里在座的所有剪着一样发型的女人,都看起来一样“可爱”,当然,没剪那种发型的女人们除外。当她晃晃自己的头,她的发丝随着她的头轻盈甩动,然后又迅速回到原来那个完美的位置,她的颈项完全露出来了。她给了那两个帮她剪头发的男人小费,尽管她给得不太情愿。不过,她的新发型的确是挺漂亮的,不是吗?


这段描述比“我去了洗手间”那段有了显著的进步:至少,这段里面没有“我”,而且写出了个真实的故事,是弗雷德丽卡自己的故事。这给了弗雷德丽卡一种压倒性的审美快感,既是因为这些文字没有令她立即作呕,也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终于按照个人意愿做成了,也做对了一件事——按压着自己,逼出了一点像样的东西。就像那两个男人按压着她的头,她不置可否的是:“被按压,是不是也是乐趣的一部分?”发廊里的见闻、感受曾让她难以释怀,不过,在此刻却成为她开心的理由,而且她有了好看的发型。她把这一切与对拼贴文、培根肉切片机、尼采、布莱克和《分裂的自我》的思索做了对照,她认为她的个人体验尽管不是其中的一部分,却有着与之感知上的接近。她因此有了收获。


[1] 圣依纳爵·罗耀拉,依纳爵又译为伊格纳丢(Saint Ignatius of Loyola, 1491—1556),西班牙人,耶稣会创始人,罗马公教圣人之一。


[2] 维多利亚拼贴(Victorian Scraps),是一种发源于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当政时期的艺术拼贴。


[3] 阿加莎此处戏谑地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作于1638年的田园诗《利西达斯》(Lycidas,也译为《黎西达斯》)中的一句,原句是:“Comes the blind Fury with th’abhorred shears.‰


[4] 在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为保证词句通顺,本书中拼贴文的译文中会有少量字词与拼贴前的译文略有不同。——编者注


[5] 杰拉尔德·曼利·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 1844—1889),英国诗人、罗马天主教徒及耶稣会神父。


[6] R.D.莱因(R.D.Laining)指的是罗纳德·大卫·莱因(1927—1989),英国精神病学家。


[7] 狄奥尼索斯(Dionysus),又译为:狄俄倪索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


[8] 泰坦(Titan),希腊神话中一组神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