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古田光等编:《近代日本思想史大系2 近代日本社会思想史2》,有斐閣,1971年,第146页。另外,这个团体的名字“犹存”二字也值得我们留意。这两个字源于唐朝政治家魏徵的古诗《横吹曲辞·出关》:“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策仗谒天子,驱马出关门……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整首诗语调低沉雄厚,表达的是奋发进取、谋略天下的高远志向。日本右翼知识分子的精神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20][日]堀幸雄:《战前日本国家主义运动史》,熊达云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14页。
[21]参见[英]贾菲:《逃脱东京审判》,黄缇萦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年。
[22][日]橋川文三:《増補 日本浪漫派批判序説》,未来社,1965年,第28—29页。
[23]关于“转向”的一种分析,可参见[日]鹤见俊辅:《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邱振瑞译,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这里要指出的是,鹤见并未注意到本文指出的心理原因。
[24]关于日本“历史终结”论的含义,可参见本书绪论以及结语中的相关讨论。
[25]参见[日]平子友長:《戦前日本マルク主義哲学の到達点:三木清と戸坂潤》,载山室信一编《帝国日本の学知》(第8卷),岩波書店,2006年。
[26][日]藤原彰:《日中全面戦争》,小学館,1982年,第171—174页。
[27][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张玉祥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上卷,第14页。
[28]这种理论的标志性论文是蜡山政道的《东亚协同体之理论》与三木清《东亚思想之根源》,二者分别发表在杂志《改造》1938年十一月号和十二月号上。该杂志1939年的一月号,又发表了尾崎秀实的《“东亚协同体”的理念与其形成的客观基础》。参见[日]子安宣邦:《何谓“现代的超克”》,董炳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第80—82页。
[29][日]三木清:《三木清全集》(第17巻),岩波書店,1968年,第508—509页。
[30][日]三木清:《三木清全集》(第13巻),岩波書店,1968年,第442页。
[31][日]尾崎秀実:《尾崎秀実著作集》(第2卷),勁草書房,1977年,第312页。这里顺便提及的是,尾崎秀实在“佐尔格事件”(日本政府破获的苏联间谍案)中被捕,1944年被处以极刑。在战后日本,他有着“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之誉。
[32][日]三木清:《三木清全集》(第15巻),岩波書店,1967年,第212页。
[33]关于三木清相关论述中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抵抗及其限度乃至失败的分析,可参见[日]橋川文三等編:《近代日本思想史大系4 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2》,有斐閣,1970年,第六章。
[34]关于东亚共同体理论,请参见拙著:《友邦还是敌国?——战后中日关系与世界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六章。
[35][日]三木清:《三木清全集》(第15巻),岩波書店,1967年,第317页。
[36]当然,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理论上对二者关系的一种探讨,可参见[以色列]塔米尔:《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陶东风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
[37][日]三木清:《三木清全集》(第15巻),岩波書店,1967年,第353—354页。
[38]以上两段引文分别见三木清:《三木清全集》(第15巻),岩波書店,1967年,第413—414、312—313页。
[39][日]三木清:《三木清全集》(第17巻),岩波書店,1967年,第508—510页。
[40]关于此时日本国民精神的“虚脱”的社会史描述,参见[美]道尔:《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胡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三章。
[41]两处引文分别参见[日]尾崎秀実:《尾崎秀実著作集》(第2卷),勁草書房,1977年,第314、318页。
[42]参见郭刚:《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梁启超与西学东渐》,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6—124、191—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