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二)道与物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一节,王弼注曰: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6]


“混成”,一般理解为混然而成,其意含混不明。王弼在这里把“成”字读作动词。“道”是无分别的、没有具体属性的,所以说“混然不可得而知”。但万物都经由它才得以成就,因此说“混成”。“混”是副词,“成”是动词,“混成”是道对万物的作用。


在王弼的解读中,《老子》第一章有一个完整的结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句话的“始”和“母”两个概念,分别与后面的“妙”和“徼”相呼应。“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是始生;“常有欲,以观其徼”,“徼”是归终。这样一来,《老子》第一章里的生之和成之的主题就被揭示出来了。对最末一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注曰:“众妙皆从玄而出,故曰‘众妙之门’。”[7]这显然是在说“玄之又玄”是“众”和“妙”之门。王弼注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时讲: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8]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讲的是“生之”的问题。需要注意是,这里讲的“未形无名”是指物而不是道,道本来就无形无名,所以,是谈不上有个“未形无名之时”的。亭之、毒之最简明的解释是成之、熟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是就用与成的方面讲的。最后的“为其母也”,则强调出“始”与“母”的相对:“始”着眼于“生”,“母”着眼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