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生于公元223年,被杀于公元262年。关于嵇康,《晋书》里是这样概括的:“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1]《世说新语·容止》篇也说:“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2]可以说,不经意间,嵇康就拥有了那个时代人们企羡的一切。然而,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却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3]在时代无节制的推爱面前,嵇康的刻意自毁更反衬出他的狷介和刚烈。同时代的隐士孙登曾对嵇康说:“君性烈而才俊,其能免乎?”[4]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载:“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5]这里提到的“三理”,除《言尽意论》为欧阳建所作外,皆为嵇康的名篇。[6]嵇康的议论对于当时以及后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嵇康不仅善谈名理,诗亦绝伦:“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可尽言。”[7]前人于此评曰:“高致超超,顾盼自得,竟不作《三百篇》语,然弥佳。”[8]也许只有魏晋那个柔脆的时代,才能生出这样秀绝千古的心灵吧。
[1]《晋书》,第1369页。
[2]《世说新语校笺》,第335页。
[3]《嵇康集校注》,第196页。
[4]《嵇康集校注》,第592页。
[5]《世说新语校笺》,第114页。
[6]欧阳建的《言尽意论》是以反对魏晋玄谈为根本出发点的。这样的思想能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养生论》“宛转关生”,多少有些令人费解。汤一介先生在《读〈世说新语〉札记》一文中,通过宋汪藻《世说叙录》之《考异》卷中的一条记载,发现此段中的“言尽意”有抄作“言不尽意”的。以此为根据,汤先生指出:“王导过江左所道之‘三理’,或应为‘声无哀乐’‘养生’‘言不尽意’,且此‘三理’之论或均为嵇康所作,这样‘三理’才可以‘婉转关生,无所不入’也。”汤一介:《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257—259页。
[7]《嵇康集校注》,第24页。
[8]同上书,第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