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出生于曹魏嘉平四年(252),去世于西晋永嘉六年(312),他经历过西晋最好的年景,也经历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乱局。魏晋名士罕有善终,郭象是少数的例外。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注中所引《文士传》载:
象字子玄,河南人。少有才理,慕道好学,托志《老》《庄》,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1]
《晋书·郭象传》则说:
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2]
“王弼之亚”这个评价本身,揭示出郭象与王弼之间思想的连续性。郭象早期不太参与政治,但在被司马越用为太傅主簿后,居然“任职当权,熏灼内外”,受到清流的非议。一个对庄子哲学有深刻理解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否因为看到了时代的危险,藉自污以全身呢?
郭象的著作主要是《庄子注》,此外还有《论语体略》。我们现在要看郭象的“庄子注”有几个本子:一个是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不仅有郭象的注,还有成玄英的疏,另有郭庆藩的疏解。另一个是中华书局的《南华真经注疏》本。这个本子的郭象注字体比较大,想要专门研究郭象的可以参考来看。《论语体略》和王弼《论语释疑》情况很像,全书已经散佚,但在皇侃的《论语义疏》中还能看到部分佚文,现在收存于《玉函山房辑佚书》。《论语体略》完全是用庄子的思想来解释《论语》,基本是《庄子注》里的思想的延伸。这种解读方式意味着,在郭象看来,庄子的思想与孔子是一致的。郭象眼中的庄子是一个超学派的哲学家,而这也是郭象对自己的理解。
[1]《世说新语校笺》,第111—112页。
[2]《晋书》,第1396—13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