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八讲 太极诚体:周敦颐的哲学

周敦颐,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英宗旧讳,改为敦颐。生于真宗天禧元年(1017),卒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湖南道州营道县人氏,即今湖南永州市道县。他的家乡有水名濂溪。周敦颐晚年定居庐山之麓,附近有小溪,他就将其命名为濂溪,并在那里建了濂溪书堂作为自己的读书之所。因此后世称他为濂溪先生。宋明道学有濂、洛、关、闽四大主要流派,濂就是指周濂溪,洛是指二程,关是指张载,闽则指朱子。濂、洛、关、闽之学,一般被认为道学正宗,或理学正宗。周敦颐的著作主要是《太极图说》和《通书》。他在世的时候影响并不大,这也使得他的著作没有得到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到了南宋的时候,已颇多争议。比如,《太极图》的来历、《太极图》的原貌、《太极图说》的首句以及《太极图说》跟《通书》的关系等等,都有分歧。我们现在通用的《周敦颐集》的主体部分是朱子收集、整理、编辑、校勘而成的,可以说是朱子版的周敦颐。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朱子版的周敦颐是比较可靠的,也更具哲学的品格。周敦颐长期做州县小吏,处置事情严恕精密,为人有古风。故黄庭坚称赞他“不卑小官”。二程的父亲程珦在周敦颐寒微之时就看到了他的不同寻常,所以让二程兄弟去向他问学。周敦颐对二程有启蒙之功,尤其是对程颢。明道曾说:“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1]


周敦颐令二程去“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2]。这一个“乐”字的提点,本身就已经体现出了儒家的根本精神。梁漱溟先生曾指出:儒家是一种乐感文化。[3]“乐”字的拈出,已经把儒家那温暖的、有春天意思的目光揭示出来了。


朱子曾为周敦颐做《像赞》,其文曰:“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4]这里的“《书》”指《通书》,“《图》”是《太极图》。尽管《太极图》和《通书》尚在,但仍不足以充分展现和穷尽出其思想的高致。“风月无边”一句暗含了黄庭坚对周敦颐的评价:“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庭草交翠”则与周敦颐的一个小故事有关。周敦颐家院子里长满了杂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一除,周敦颐答曰:“如自家意思一般。”那杂草也自有生机,如我的生机一般,为何要去除它呢?


[1]周敦颐:《周敦颐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81页。


[2]“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程氏遗书》二上,《二程集》,第16页。


[3]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42—144页。


[4]《周敦颐集》,《像赞》插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