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九讲 易兼体用:邵雍的哲学

邵雍,字尧夫,出生于1011年,去世于1077年。死后赠谥康节,所以人称康节先生。先世在河北范阳,父辈迁居河南,后来就长期定居在洛阳,去世以后就安葬在洛阳伊川县。邵雍其人纯厚而精明,数术极精准,又不因高明而导向单薄。邵雍的诗写得很好,是用诗歌表达哲学的典范。《伊川击壤集》是我们了解邵雍哲学的重要资料。二程评价他是“振古之豪杰”[1],说此人心胸包括寰宇,但内心闲阔,不以用世为务。邵雍晚年居住在洛阳,家贫而不以财货为意。他的好朋友司马光、富弼等人为他在洛阳买了几间房子、几亩薄田。邵雍将其称作“安乐窝”。因为他每天都笑呵呵的,从来不愁眉苦脸,所以洛阳城中老少没有不喜欢他的。邵雍每天固定时间去遛弯儿,很多人就沿着他遛弯儿的路盖了房子。到他快出来散步的时候,这些人就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等他来,希望邵雍累了能到他们家里坐一坐。因为邵雍的住处叫“安乐窝”,所以这些房子的主人就把自己的房子称为“行窝”。朱子曾说:


康节本是要出来有为底人,然又不肯深犯手做。凡事直待可做处,方试为之;才觉难,便拽身退,正张子房之流。[2]


邵雍原本是要有所作为的,但孔颜乐处多了些,什么事都要“行其所无事”,非到把握成熟了才做。既做了,稍遇阻碍便又抽身而退。正是张良一类的人。这与我们一般印象里的豪杰有较大出入。历史上有些有所成就的人,原本并无意于功名,偶然置身于一时一位,却能成就一番功业。但不论做出多大的功业,心底里依旧是个闲散人。《观物外篇》里讲“学为润身”[3],至于治国之类不过是润身之余,就是这个意思。


邵雍的学术思想是有道教渊源的,这一点不必讳言。朱震在《汉上易传》中述北宋易学的传承: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4]


陈抟是迹近神仙的人物,《宋史》里有专门的传记。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面写到宋初的士大夫情状时说:宋初的儒家士大夫人格气象普遍卑琐,真正有些高蹈的反倒是道士,如陈抟等人。[5]陈抟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又传到李之才,李之才以先天图传授邵雍。在北宋五子当中,邵雍是非常独特的。他对老、庄都有非常充分的肯定。我们当然不否认道家思想对邵雍有深刻的影响,但他对老、庄的态度不是信从,而是用自己的思想系统把老、庄安置和包括进来。当然他的思想整体还是儒家的。关于邵雍从学李之才的事,《朱子语类》中有这样的记述:


康节学于李挺之,请曰:“愿先生微开其端,毋竟其说。”此意极好。学者当然须是自理会出来,便好。[6]


就是说先生您说个开头就行了,别把你的想法全说尽了,因为说尽了我就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了。通过这段记述我们可以看出,邵雍之学虽然受到了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这一系的影响和启发,但是后面的思想发展主要是邵雍的独得之见。


邵雍的主要著作是《皇极经世书》。此书收载于《正统道藏》。《道藏》所收《皇极经世书》为明刊本,全书十二卷五十四篇,其中的《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被收入中华书局版的《邵雍集》。除非做专门的邵雍哲学研究,《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一般是我们了解邵雍思想的主要依据。邵雍的著作大都经过了后人的整理,其中确定无疑可以作为邵雍思想资料的是《观物内篇》。《观物外篇》是邵伯温根据邵雍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朱子语类》中有这样的记载:“又问:‘伯温解《经世书》如何?’曰:‘他也只是说将去,那里面曲折精微,也未必晓得。康节当时只说与王某,不曾说与伯温。模样也知得那伯温不是好人。’”[7]《观物外篇》既是邵伯温整理而成,可靠性就很成问题了。尤其是其中大量跟《易》学有关的数字。因为数字在传抄的过程中,是极容易出错的。我们这里讲述邵雍的哲学,主要以《观物内篇》为依据。


[1]“一日,二程先生侍太中公访康节于天津之庐,康节携酒饮月陂上,欢甚,语其平生学术出处之大致。明日,明道怅然谓门生周纯明曰:‘昨从尧夫先生游,听其论议,振古之豪杰也。惜其无所用于世。’”参见朱熹:《名臣言行录》,《朱子全书》(第十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第848页。另,“康节诗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可谓振古豪杰!”参见《朱子语类》卷七十一《易七》,第1793页。


[2]《朱子语类》,第2545页。


[3]“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其治人应物,皆余事也。”参见《邵雍集》,第156页。


[4]朱震:《汉上易传表》,《汉上易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5页。


[5]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57页。


[6]《朱子语类》,第2542页。


[7]同上书,第2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