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讲朱子。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朱子的生平。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朱子的名号特别多,他又给自己取了很多号,比如号晦庵,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等,晚年号遁翁。由此可以看出朱子身上的文人气。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去世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祖籍徽州婺源,生于福建尤溪,因为他长期在崇安、建阳讲学,所以思想史上称朱子的学派为闽学。
朱子中进士的时候只有十九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十八周岁,他是同进士出身。朱子天分极高,小的时候喜欢读禅宗,所以他对禅学的批判也格外深刻,因为他小时候就熟。他后来评论陆九渊说:你们这些人不看书,所以被他瞒过。我认真读过禅宗,所以一看就知他陆九渊是禅学。[1]朱子当年去考进士的时候,他的一位长辈翻他的书箱,发现里面就一本大慧宗杲的语录。朱子自幼聪慧,刚会说话的时候,他父亲指着上面跟他说:这是天,他应声问道:那天之上是什么?才会说话,就有了哲学思考和追问的能力。
朱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孔孟之后,一人而已,甚至可以说是孔子以后,一人而已。我觉得在很多方面,朱子的思想是超过孟子的。朱子学问的格局极大,不仅思想深刻,学问也极为广博,而且诗文俱佳。宋明道学家一般容易流于刻板,最典型的要算程颐。程子和朱子在个性上的区别很大。程颐就是一个谨严,朱子却不失活泼生动。朱子喜欢喝酒,喝了酒之后还要唱歌。朱子的好友张栻曾为此专门写信规劝他。朱子的诗写得非常好,我们大家熟知的《观书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与这样的诗相比,唐诗大都显得雕琢。你看朱子的用词,看不出一丝锤炼的痕迹,完全像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前段读《朱子全书》,特别喜欢其中的《怀岳麓》:“风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试问西山雨,何如湘水春。悠然一长啸,妙绝两无伦。”[3]仔细去看这诗,每一处都极为工整,但又自然而然,没有雕琢的意思。
朱子天分极高,又非常勤奋。你看朱子一生写了多少东西!不说别的,光写信就写了多少!每天都在和朋友们、弟子们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朱子有一个弟子叫蔡元定,是他特别欣赏的。蔡元定家学渊源,精通易学,而朱子也非常关注《周易》,所以总是和蔡元定讨论。有一次朱子给蔡元定写信说:一直有问题要讨论,所以亟盼着你来,近期如果来访最好。别人不要带,你一个人来就行了,咱们好好讨论讨论问题,省得瞎耽误功夫。有那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哪有那个时间说些闲话!后来庆元党禁的时候,蔡元定作为朱子的弟子也受到牵连。蔡元定去贬所的途中经过朱子的驻地,朱子听说他要来,就在渡口等。蔡元定的船一到,师徒俩就到旁边的一个寺庙里抓紧时间讨论《周易参同契》里的问题。个人遭际全在度外,这是何等的胸怀!
朱子对前辈的传统极为重视,他把整个北宋五子的贡献都凝聚在自己的哲学体系里。当然朱子的包容不是没有原则的,凡不能接受的朱子一概拒绝。跟孟子一样,朱子一生都在战斗,思想的论辩贯穿于他的整个学术生涯,其中最著名的是与陆九渊和陈亮的辩论。所以朱子给人的印象是不够包容。在我看来,大多数包容其实就是糊涂。尤其在思想上,思想不讲一个分界,不讲一个对错还讲什么呢?
现在有很多人诋毁朱子,因为朱子讲“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在朱子那里,“人欲”指的是过度的欲望。凡人情所不可免的,儒家都充分肯定其合理性,所以不像其他的宗教和文化那样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合理的欲望最多只能算人心,并不是人欲。关于朱子的诋毁非常多,尤其是庆元党禁的时候,有很多人弹劾朱子,甚至有人列出朱子的“十大罪”,要求朝廷杀掉朱子。这当然是因为政治斗争,其实哪个时代都有猥琐的人。这些罪状都是些无根之辞:比如指责朱子不孝,说朱子不给母亲好米吃。要知道,朱子家里很贫穷,只有糙米可吃。不仅朱子如此,他的女儿女婿家也是这个样子。朱子把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学生。有一次朱子到女儿家。女儿家里贫穷,能拿出来招待朱子的只有葱汤和麦饭。朱子吃得很自得,但女儿却非常不安。朱子看在眼里,即席吟诗一首,来安慰女儿:“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无滋味,前村还有未炊时。”[4]这个故事很可以作为朱子生活的写照了。对于政敌罗织的各种罪状,朱子本来要上章辩驳,蔡元定劝他占筮决疑,占得的结果是遁卦。我们知道遁卦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时,整体上是阳消的趋势。于是朱子焚掉奏章,改号遁翁。现在居然有人用沈继祖之流罗织的罪状来诋毁朱子,足见其无聊。
接下来我们讲朱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