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为什么要达到一种辩证的智慧呢?它要达到一种理性的具体,达到一种“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你看很多同学都说,大学生,一年级理想主义,二年级现实主义,再往上就不知道变成什么主义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他在这个理想和现实之间呀,采取了一种思维的片面的规定性。要么他觉得这个世界真是美好得理想呀,但是现实地去看,哎哟,怎么这样呢?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呢?悲观了!跑到另一个极端去了!所以我特别愿意跟大学生说一个字:“实”!实实在在的实。什么实呢?态度要现实,工作要踏实,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精神要充实。我们最不容易做到的是最后一点。一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态度也现实了,工作不得已也踏实了,但是就是精神不充实了。劳动变成谋生的纯粹的手段了。然而,人应当是荷尔德林说的,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是海德格尔最欣赏的一句话。人只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才是作为人而存在的。我在这里发挥了一下,是说人最容易陷入的就是一种思维的片面的抽象的规定性,很难超越出去。因为你只有超越了它,你才有可能升华为“理性的具体”,你才有可能升华为思维创造表象!这是最难最难的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的实践也不是一个水平的。人的实践基本上都是重复式的实验,我的思维把握住这个表象了,我按照这个表象来规范我的思维,我的思维的操作制约着我的实践活动,那么这样一种围绕着表象旋转的思维的操作,就构成了一种重复性的实践活动。只有当我的思维蒸发了表象,构成了关于表象的思维的规定性,我才有可能进入到一种改良式的实践活动。只有进一步升华,达到一种思维创造表象,我思维的操作是创造性的,我才能进入到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认为,人的话语方式,就是人的思维方式,而人的话语方式和他的思维方式,就是他的行为方式。
我常讲中国理论界要从什么东西当中解放出来?一是从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当中解放出来,二是从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当中解放出来,三是从僵死枯燥的话语方式当中解放出来。天天都说的那几个词,还有新思想?!还有新行为?!如果你连哲学的基本概念都没有,你怎么搞哲学呢?只有达到思维创造表象,才会出现新的观念客体。列宁在《哲学笔记》里边说,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画。人的认识就是消灭对象的真实性,而把那个世界的真实性变成自己思想的真实性,也就是把人的理想变成世界的现实,这才是人的存在呀!所以大家想一想,人的认识过程是极为复杂的。
人的感性和理性在认识的过程当中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表现为思想同表象的矛盾运动。而思想和表象的矛盾运动,展现为思想把握表象的阶段,思想蒸发表象的阶段和思想创造表象的阶段。这三个相应的阶段,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混沌的整体的表象阶段、片面的抽象的思维规定的阶段、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的理性具体的阶段。这也决定了人类实践的三种水平,重复式的实践活动、改良式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我在这里边只是提出这些问题,只是想引发大家回去进行认真的思考。有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我们才能够从人作为历史的文化的存在,重新思考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从而更深切地理解现实的主客体关系。
[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2]《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5—24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104页。
[5]《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5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