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是在追问是之所是的那样一种存在。这样的一种存在,就是世界、人类以及人的思想、观念何以可能的存在,是一种根据性的存在。这种作为根据性的存在,是基于人性的一种追求。这种基于人性的、历史性的追究,在哲学史上,为我们展现了三个方面的含义:直接地,它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对于世界统一性的寻求,也就是对终极存在的追求。这是直接性的。如果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就会发现,这种对于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的追求,本质上是对于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的寻求。而在进一步的反思当中,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对于这种终极存在的追求,对于这种终极解释的追求,根源于人类对于自身的终极价值的追求,也就是对人自身的意义的统一性的寻求。
我一直不赞成把中西哲学看得那样对立,似乎西方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论,而中国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伦理学;西方哲学以一种逻辑的、认知的方式去展开,而中国哲学以一种体悟的、直觉的方式去展开。好像它们完全是两个东西,甚至还由此怀疑说,中国哲学还叫不叫哲学?中国哲学到底有没有本体论?
面对这些问题,我非常欣赏胡塞尔的这个说法,面向事情本身!如果我们面向事情本身,就是面向人自身的存在的本身的话,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只要它是哲学,都是源于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为人自身提供一种安身立命之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究竟他们都想什么东西?他们都在想给人自身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本,都是要寻求这种终极的价值或者这种意义的统一性。是为了能够获得对于人的终极价值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前提和论证,才诉诸对终极存在和终极解释的寻求。西方哲学也好,中国哲学也好,印度哲学也好,只要它们是作为哲学,作为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理论,都是对于所谓终极价值的一种寻求。但是这种终极价值,为了能够获得哲学家们所希求的那种客观性、普遍性,必然诉诸对于终极存在和终极解释的寻求。因此在哲学的本体论当中,必然地内涵着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三重内涵。而一旦我们理解了这三重内涵,回过头再去看所谓的本体,就更加清楚了。什么是本体?本体是人类用来规范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
本体论,对于人来说,具有三重意义。它是回答人类何以可能的根据,又是确认人之为人的一个标准,同时还是反观人是否为人的尺度。本体论是为人类自身的存在、为规范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供的一种根据、标准和尺度。什么叫上帝呀?作为本体的上帝是什么呢?就是用来规范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那个根据、标准和尺度。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是什么?这就是那个根据、标准和尺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尼采才说,上帝被杀死了,一切都是可能的。所以这个本体论,它不是一个超然于世界之外的玄思和遐想,而是一个人类最深层的东西。所以存在主义哲学家们自己就说,存在主义就是一个悖论!因为存在主义是要求人们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选择,这不就是存在主义的悖论么?所以我把它叫做没有标准的选择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哲学的本体论在它的深层上,不是像我们想的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规范我们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那个根据、标准和尺度。所以从哲学史上看,从人类文明史上看,人类总是在这二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张力,就是在这样一种标准和选择之间的张力,所以我常愿意说我那一段很长的话,如果是一种没有选择的标准,那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肆虐;如果是一种没有标准的选择,那是一种存在主义的焦虑。每个时代的人都是在这样一种标准和选择之间,寻求和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这就是哲学的辩证智慧!
为了从最深层上理解本体论,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诉诸对人性的理解。本体论的人性根基,一个是实践活动的理想性,一个是人类思维的至上性,还有一个是自我意识的根基性。
实践是人自身的存在方式。我们首先从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出发,来反思哲学的本体论追求。人对世界是一种否定性的关系,人总是否定世界的现实性,而把原有的非现实性变成现实性。实践既是使世界分裂的基础,同时又是使世界统一的基础。所以人的实践活动才造成了自然世界和属人世界的分裂。但是这种造成世界分裂的实践活动又恰好是自然世界和属人世界得到统一的一个基础。
什么是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就是把不现实的变成现实的过程,是一个把目的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也就是把理想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因此人类的全部的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都是基于人类的实践的本性。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而历史是一种无限的展开性。正因为这种实践的理想性所造成的这样一种历史的无限的展开性,所以在人类的精神当中就有一种本体的观念、本体的寻求。
什么是本体论?本体论是一个无限的指向性,是一个无限的终极的关怀。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而是一种人类的指向性,一种基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理想性的指向性,所以它是“无”。我为什么使用了这样的一些词,意向性、指向性、终极关怀?那是因为,你意向的、指向的、关怀的“有”就是“无”!怎么是个“无”呢?它就是这样一种无尽的追求!这种无限的指向性,它是基于人性的。因为实践活动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它才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本,一个逻辑的支撑点。它支撑的是什么?人是一种理想性的存在,这就是本体观念了。哲学给你提供的是什么?哲学给你提供的是人是一种理想性的存在!这不比别的都根本么?对一个人的生活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觉解到、自觉到你是个理想性的存在。你自觉到、觉解到自己的实践的本性么。所以本体论的人性根基,它最深层的是人类自身的存在的方式,人类的实践活动。
正是基于这种实践活动,它直接地表现为人类思维的追究,这里边正好是表现了人类的思维的本性。恩格斯说,人类的思维,按其每次的实现和个别的现实,都是有限的、非至上的;而按照人类思维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标来说,它是无限的、至上的。这多漂亮呀!就这一句话,本体论就可理解了;否则就不可理解。什么叫本体论?你要按照科学思维来讲,那都是思维的每次的现实和个别的实现。哲学不是了,哲学是基于那个思维的本性、那个使命、那个可能、那个历史的终极目标。所以我说人类的思维有两个维度,“构成思想”和“反思思想”,这是科学与哲学的区别。
为什么会有本体论的追究?这是基于人类的实践的本性。但是这种实践的本性,表现在人的思维当中,人类的思维从不满足于每次个别的现实的实现。恩格斯说,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来说,是个矛盾,所以我们很多人否定本体论就是总强调那个思维的有限性,那个非至上性。人类思维的每次的现实都是非至上的。为什么科学家嘲弄哲学家呀?就因为科学家看到了思维的每次的现实都是有限的,而你哲学家总想超越这个有限。但是,哲学的追求是基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理想性,基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你想一想,有谁能够让自己的思维的至上性的要求窒息呢?!所以康德说,天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这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指向。你只要一看星空,你马上就会求索。一种思维的无限的指向性。你只要反省自己的良心,你又是一个无限的指向性。那么这样一种双重的无限的指向性构成了哲学。康德说怎么就有哲学了?对这二者都表现出惊奇!哲学基于人类本性,哲学是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理论,只有在理论当中,人类才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东西。所以我非常欣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的,什么是文学艺术呀,文学艺术不过是最强烈地、最集中地去表现了那个生活。所以我非常欣赏一位文艺批评家关于《红楼梦》的论述,他说,什么是《红楼梦》?《红楼梦》是把生活的大山推倒了,重新地艺术地又构建起来了。艺术强烈地感染了我们,理论强烈地震撼了我们。人类的实践活动蕴含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所以它总蕴含着一种无限的理想的指向性。那么这种理想的指向性是什么?是人类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一种境界性的寻求。而这种基于理想性的寻求,它必然表现为人类思维的这样一种渴求,那就是人类思维的至上性的无限性的要求。但是我们总把这种至上性的和无限性的要求当做是思维给我们提供的某种知识,这就糟了。我们对于本体论的误解,就在于总是把思维的意向性和指向性当做了一种思维认识的结果。这是对于本体论最大的误解。所以我们总问,你说终极存在到底是哪个存在?你说终极解释究竟是哪个普遍原理?你说终极价值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总是把思维的这样一种无限的指向性、意向性当做了思维认识的某种特殊的结果。大家好好去理解一下,为什么我一再强调,本体论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无穷无尽的指向性,是一种人类思维的追本溯源的意向性,是一种人类本身的终极的关怀?本体就是这样一种承诺,对于实践活动的理想性,对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对于自我意识的根基性的一种承诺!这就是人的本体观念。哲学的本体论又总是把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凝聚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哲学的本体又是一种相对的绝对。它在我们自己时代的水平上,给我们提供了一套本体的理论、观念和方法。
在整个理解哲学的过程当中,本体论是最不容易理解的。而正是这个本体论,它显示了哲学在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的特殊性质和独特功能。也就是说,你要真正理解哲学,你就必须理解本体论。反过来说,你只有理解了本体论,你才有可能理解哲学。为什么一般人认为哲学很难理解呢?原因很简单,就在于它不理解本体论。为什么很多人说哲学抽象呀,晦涩呀,玄虚呀,无用呀,就是因为它不理解,什么叫做在者之在呢?什么叫做是其所是呢?什么叫做何以可能的根据呢?虽然他不可能提出这类问题,但实际上困扰着他的,是这些问题。而一旦你能自觉到这样一些问题了,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哲学了。所以黑格尔说哲学是一种思维的自觉,而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你的觉解。你要能向自己提出一个在者之在,是其所是,何以可能的根据问题,意味着你真正在哲学的层面上,用个时髦的词,“运思”了。不理解这个,你只有两个可能,要么你在一个经验常识的层面上想问题,要么你在一个科学的层面上想问题,而不可能是在一个哲学的层面上想问题。要想超越常识和科学,就必须达到我们现在讲的,寻求本体。
哲学之所以同宗教、艺术、科学、常识、伦理都不一样,就在于哲学本质上是本体论。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方式都隐含、承诺了本体论,而不是一种本体论的自觉或者说觉解。自觉到、觉解到本体的存在,是哲学思考的前提。就像马克思说的政治经济学的那个枢纽点一样,你能不能够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于你能不能理解劳动的二重性;你能不能够理解哲学,在于你能不能够理解哲学的本体论追求。
哲学的这种本体论追求,显示了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本来按正常说,人们要实现的是恩格斯所说的思维的每次的现实和个别的实现。可是哲学思维不是这样,哲学思维要达到黑格尔所说的全体的自由性。黑格尔为什么是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呢?那是因为,他把几千年来的人类的哲学思考,以他的哲学理论的方式,最集中、最凝炼、最深刻、最睿智地表现出来了。哲学是一个全体的自由性,所以它才要寻求在者之在,是其所是,何以可能的根据。
哲学的本体论追求不是空洞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寻求作为世界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寻求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寻求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所以我们才把哲学的本体论,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用法叫做终极关怀。千万别搞错了,别叫成“临终关怀”。但是,这个临终关怀和终极关怀,又有非常深刻的共同性,因为它们二者都是向死而思生!向死而思生,面向着死亡来思考生活本身。这是它二者的一致性。然而,临终关怀是在自然生命的意义上所给予的一种终极性的关怀。而哲学的终极关怀是在人的精神、价值这个意义上所提供的一种终极关怀。这二者是不一样的。但二者又都是向死而思生。为什么说哲学是对于死亡的练习呢?没有面对死亡的这种思考,不会有真实的哲学的思考。哲学是一种终极性的关怀,要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本。人必须是能够自觉到、觉解到,人是面向死亡的一种存在,才能够燃烧起熊熊的生命之火。
哲学,它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那个哲理,这是有区别的。我们看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写得好,为什么好?具有深刻的哲理!那是说它冒了一点思想的火花。而哲学是什么?用冯先生的话说,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这就不一样了。
人类的全部生活建立在这种本体论的追究之上。他要追究终极的解释,追问思想的客观性何以可能?它要追究终极的价值,追问人类为什么能够有一种共同认同的价值、伦理、道德,从而能够保证人类共同地生存下去?我们今天面对的全球化,最大的问题不就是怎么样理解或者说有没有一种普适的伦理呢?这不就是哲学界现在最关注的问题么?如果你否认了这一点,那么人类还怎么能够共同生存下去呢?今天人类面对的最大问题究竟是什么?如果是一种没有选择的标准,就会造成一种本质主义的肆虐;那么反过来,如果是一种没有标准的选择,你就会陷入一种存在主义的焦虑。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本体论问题。
本体论是关于“在者之在”、“是其所是”和“何以可能”的学问。这样一种学问它有三重内涵,它寻求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但是当着人们去理解它的时候,往往把这三者割裂开来了,造成哲学的存在论、真理论和价值论的割裂。由此产生了现代哲学的真理观的相对主义,价值观的多元主义和历史观的非决定主义。而且它的一种主要趋向就是哲学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正表现了当代人类的困惑和焦虑。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