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这个词,应当说是一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熟知而非真知的概念或者说名词。就是说,虽然我们大家经常提到理念这个概念,可是究竟怎么理解它,似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它拆成两个字,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说“理论”,“理想”,“观念”,“信念”,但是究竟这个“理念”表达的是一种理想性的信念还是一种理论化的观念呢?
分析起来颇为困难,但是“理念”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甚至变成了一个非常时髦、非常时尚的一个概念了。比如说,我们谈到一个企业家的时候,我们会首先问,他的“经营理念”是什么样的?我们评价一个校长的时候,又会问他的“教育理念”怎么样?评价一个政治家,说政治家有什么样的“政治理念”?多了,“文化理念”、“管理理念”、“军事理念”、“战争理念”,方方面面的。因此我想,提到这个“哲学理念”,大家会觉得既很亲切,又非常模糊。
究竟怎么理解这个理念?我想,如果从它的最正宗上,或者说从根上去理解理念的话,那么必然回归为“哲学理念”。因为经营理念、教育理念、政治理念、文化理念,所有的理念,都是从哲学理念延伸开来的,推演出来的。
我们究竟怎么理解哲学理念?首先应当看到,哲学理念,它是哲学体系的统一原理。这是第一个小的方面。第二个小的方面,哲学是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的理论。我们在理解哲学的时候,经常引证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两句话,黑格尔说,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第三个小方面,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这就是说,关于哲学理念的基本内涵,要诉诸哲学体系的统一原理、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这样三个方面。
先说哲学体系的统一原理。大家在学习哲学的过程当中,都能够感受到,所谓的哲学,它必然是通过哲学家思维着的头脑所构成的体系化的、逻辑化的概念体系,或者借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对于人生的一种有系统的反思。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来说,不管它给我们提供的哲学理论形态是什么样的,哪怕是名言警句,但是对于哲学家自己来说,它是有一个哲学的理论体系存在着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包括我们看老子的东西,看孔子的东西,包括看现代的维特根斯坦的东西,好像它不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哲学家来说,不管它给我们提供的理论形式是什么样的,就其理论内容来说,它都是一个有体系的思想。就是说,它所形成的哲学思想,是具有它的一种自洽性的,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有一个能够自洽的论证的体系在里边的。如果我们理解了这样的一个前提,对于哲学理念就好理解了。
什么是哲学理念呢?哲学理念就是任何一个哲学家所构建的哲学体系的统一原理。关于这一点,黑格尔有一句名言,他说,哲学理论“作为一个体系,需要有一个原理被提出并且贯串在特殊的东西里面”,“全部被认识的东西必须作为一种统一性、作为概念的一种有机组织而出现”;他还针对人们经常发生误解的哲学的“理念”,做出这样的解释:“要这样来理解那个理念,使得多种多样的现实,能被引导到这个作为共相的理念上面,并且通过它而被规定,在这个统一性里面被认识。”[1]这就是他所说的哲学理念。实际上,不仅仅是黑格尔,所有的哲学家,在他所构建的哲学体系当中,都蕴含着一个双向的东西。一方面,它是每个哲学家的全部哲学思想、全部哲学观念、全部哲学观点、全部哲学方法的一种积淀和结晶。另一方面,这种积淀和结晶,往往表现为一个独特的哲学命题,或者独特的哲学范畴,它又构成了特定的哲学体系当中的统一性原理。因此哲学理念对于哲学家来说,总具有某种程度的简捷性。所以你看,能够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哲学家,非常重要的标志是什么?这就是他的振聋发聩的哲学命题,也就是他的哲学理念。
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都有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最基本的哲学命题,或者哲学范畴。而这个哲学命题或者哲学范畴,就是构成他的特定的哲学体系的统一性原理。而这个统一性原理是他的全部的哲学思想的积淀、结晶和升华。
大家想一想,黑格尔给我们提出来的是一个“全体的自由性”,对不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命题就是“全体的自由性与各个环节的必然性的统一”,而这个命题又凝结为更加厚重的哲学范畴,这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那么同样的,我们还能够记住什么?我们能够记住笛卡儿“我思故我在”,我们能够记住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我们能够记住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不对?我们能够记住列宁说“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我们能够记住恩格斯说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我们还能记住什么?能不能记住20世纪的“世纪性的哲学命题”?“拒斥形而上学”,“观察渗透理论”,“本体论承诺”,“合法的偏见”,“存在的遗忘”?
我对于提供给我的博士论文,如果一看仅仅是一个论域性的标题,总是感到非常不满意,这意味着你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性的思想。所以凡是没有正标题的我都要追问一下,你能不能够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思想呀?不要仅仅给我一个论域,论知识经济,论全球化,论信息时代,论实践,论自由,论什么什么。论,那是个论域;那么,关于这个论域你研究的结果,提炼出一个什么思想?这是最难最难的。好多人在谈论自己的论文时,他往往说,让我多说点行不行?为什么必须多说呢?怎么不能少说呢?就是他没有形成这个统一性原理,没有形成一个独到的哲学理念。为什么我们平时总说,想好了一个标题,就是文章完成了一半?这就是你能不能形成一个统一性的思想。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写很长很长的文章和书,上百万字也能写出来,五个字的标题写不出来?现在不叫信息时代么?要想凑什么百万字的东西,不困难,难的是概括出5个字。你究竟要说什么?这才是理论创新么!
这个作为哲学体系的统一原理的哲学理念,它积淀了、结晶了、升华了哲学家的全部的思想,回过头来又构成了哲学家的一种独特的解释原则和研究范式。我曾经把博士论文分成五个档次,依次叫做解释原则的创新、概念框架的构建、背景知识的转换、提问方式的更新和逻辑关系的重组。为什么我把博士论文的第一档次叫“解释原则的创新”呢?只有在解释原则上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才带有一种拉卡托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的变革,或者库恩所说的“研究范式”的变革。如果你能够积淀、结晶和升华出你的特定的一个哲学命题,或者说哲学范畴,那么实际上你所升华出来的哲学命题或者哲学范畴,它是一种自己的独特的哲学解释原则,而这种哲学的解释原则所具有的解释力,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
新的哲学命题具有真实的、深层的、深邃的、睿智的哲学内涵,它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不用说你创造一个哲学的命题或范畴,你就是真正理解一个哲学命题,或者说理解一个哲学的统一性原理,你也必须有一个前提,要求你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绝不简单。海森堡说,物理学绝不是一连串的观察和实验,再加以一种数学的描述,它是一个概念范畴更新的历史。在这种概念和范畴当中,它积淀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历史。你想一想呀,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你能够接受的一个最基本的哲学理念是什么?你应该接受的一个最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恩格斯的这一段名言,哲学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我们应该形成的另一个基本的哲学理念是什么呢?那就是,哲学,绝不是一种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论,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鲜活的历史”,绝不是一个“尘封的历史”,那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所以我们说什么是哲学史?哲学史不是一个个“苍白的瘪三”,而是一种“伟大心灵的更迭”和“思想英雄的较量”,这才是哲学的历史,所以我们看到的才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深邃睿智的思想。你不能理解这一点呀,哲学永远是一些个抽象的概念。如果一旦理解了哲学史是“伟大心灵的更迭”和“思想英雄的较量”,哲学就活了!你也就能够理解哲学理念了。
作为哲学理念的这种统一原理,它既是一种积淀、结晶和升华,反过来又构成了一种哲学家的独特的解释原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哲学,是具有巨大理论意义的背景知识。所以我说,学习哲学,首先要寻找理论资源,你没有相应的理论资源,就无法学习哲学。
哲学理念,它直接地表现为每个哲学体系当中的那个统一性原理,而这个统一性原理,一方面,它是思想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又是用这种结晶去解释其他的全部的哲学问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它就是一种哲学观,就是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
那么什么是哲学呢?哲学,它是对人和世界关系的反思。通过反思人和世界的关系,来确立人自身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把这种朦胧的认识用一种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什么是哲学呢?哲学是一种理论形态的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这里边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哲学是一种理论形态;第二层意思,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的自我意识的理论形态;那么第三层意思,哲学是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分解开,你也就明白它的意思了,不用硬背了。
我为什么说,哲学是关于人类的故事,哲学也是哲学家个人的故事呢?哲学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和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的问题,哲学家是以个体性的形式和社会的名义而表达的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哲学家是以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这种形式或者说方式,但同时它是以社会的自我意识的名义,而表达的这种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由此构成了一种理论形态的哲学。
当我们这样来界说哲学的时候,突现了哲学的人类性。但是,哲学的人类性离不开哲学的时代性,并没有超越于自己时代的哲学理念,哲学总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所以我们理解哲学理念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人类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当中去理解它。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因为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所以它才能够积淀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反过来,正因为它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它才能够构成文明的活的灵魂。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原来我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的理解,扩而大之,对于哲学的理解中,仅仅突出了前半句话,时代精神的精华,而没有凸现后半句话,文明的活的灵魂。我认为,只有在这两句话的统一当中,才能够表明哲学的人类性和时代性。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原来对哲学的理解,一个很大的缺欠,就是以时代性去取代了它的人类性。所以这里边我突出地强调的一点,就是哲学理念的人类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哲学理念,它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的精华,既表现出多样性,又蕴含着统一性。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两种倾向,或者用多样性代替统一性,或者用统一性淹没了多样性。表面地看,哲学理念总是千差万别的,哲学家个人的故事么。但是你想一想,任何一种哲学理念的提出,绝不仅仅是哲学家个人的故事,它是哲学家敏锐捕捉到的时代的精神,因此,表面上看千差万别的哲学家的特定的哲学理念,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一致性,这就是哲学理念在它的多样性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统一性。即使是强调差异性而拒斥同一性的后现代主义,不也显示出了一种惊人的统一性吗?不都想去“消解”、“终结”、“治疗”哲学吗?不都要“拒斥形而上学”吗?虽然“治疗”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治疗”的目的和手段是不一样的,但不是都想“治疗”吗?这不同样显示了一种多样性当中的统一性吗?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以哲学的方式体现了时代精神么。这就是以“消解哲学”的方式而“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么。
从一种时代性和历史性当中去理解哲学理念,那就是我经常和大家使用的词组,相对之绝对。这就是,任何一种哲学理念,都具有它时代的合理性,当然也具有它历史的暂时性,所以它是相对之绝对,历史意义上的相对,时代意义上的绝对。那么正是在这一点上,真实地体现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则,在肯定的理解当中同时包含否定的理解。
这样一种理解的结果,既不是绝对主义的,也不是相对主义或者虚无主义的,而是一种历史的相对、时代的绝对,因此它是一种作为相对之绝对的哲学理念。
任何一种哲学理念,都具有一种相对之绝对的意义,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在对哲学理念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或者是陷入到绝对主义当中去,否认它的相对性,或者是陷入到一种虚无主义当中去,只承认它的相对性而否认它的历史的绝对性。这都不是一种辩证法的态度。一种真正合理的辩证法的态度,是把每个时代的哲学理念视为一种相对之绝对。
为了具体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哲学理念的当代形态。关于哲学理念的当代形态,我在《哲学通论》里边作了具体的展示,就是关于当代哲学观的概览。我为大家提供了八种哲学观,或者说哲学理念。我们已经一起在哲学的海洋当中游弋了一个学期,那么回过头我们关照一下当代人对哲学的理解,这会升华我们对哲学本身的理解。
当代中国,特别是它的哲学讲坛上,占有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我所说的“普遍规律说”的哲学理念,或者说哲学观。这就是把哲学界说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哲学观。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的合理性去理解这个普遍规律说。我向大家提供了几个方面的历史的合理性:第一,它具有深厚的、久远的哲学史背景。普遍规律说,不是偶然的,从古代哲学寻求那个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一直到黑格尔要提供全部科学的逻辑和一切知识的基础,实质上都是在寻求“普遍规律”。虽然近代哲学实现了认识论转向,但是从它的哲学旨趣上,从它的哲学使命上,从它的哲学性质上,仍然是普遍规律说,或者叫做形而上学。为什么现代哲学叫“拒斥形而上学”呢?就是因为它要拒斥的是这样一种哲学理念。就是说,这种哲学理念把哲学当成是一个最高的普遍原理,它具有最广泛的解释性。只要我掌握了这个普遍原理,我就可以解释全部的现象,以及关于全部现象的知识。大家通常学习的那个哲学教科书,不要简单地把它当成一无是处,其实它具有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哲学史背景。第二,它具有非常深刻的人类思维的根据。我说过,我非常欣赏恩格斯讲的,人类的思维,从它本性、使命、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它是至上的和无限的。那么你想一下我们人类的思维,谁能够停留在对有限的事物的认识,对有限的理论的掌握上呢?人类的思维总是指向着以某种统一性的原理去解释全部的存在物。你想一想,谁不这样?为什么你最容易接受普遍规律说呢?因为它符合人类思维的本性。第三,这种人类思维的无限的指向性,源于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目的性的对象性的活动。这种目的性是一个无限的指向性。现在中国很多人都在买汽车。散文家刘墉写的一本书,叫做《小葱大酱》,其中有一篇题目就是“买车的烦恼”。没车想买车,买了车跟别的车一比,不行了,即使买了好车还有比你那车更好的车,那是概念车!对不对?这不就是一种生活的无限的指向性么。正是源于这种生活的无限的指向性,才有思维的无限的指向性。正因为有思维的这种无限的指向性,才有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们的苦苦的追求么。所以如果要批判这个普遍规律说,首先必须理解它的历史的合理性。
然而这种普遍规律说的哲学理念,它隐含着两个深层的矛盾:第一,它离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而直接去断言那个存在、普遍规律。因此,它没有达到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所实现的哲学理念的变更。我们说,哲学是以思存关系为对象的,可是,在普遍规律说里边,隐含着一个深刻的悖论性矛盾,那就是说,它离开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而直接去断言那个存在、普遍规律,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本体论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所以我们只有有了认识论的哲学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那种本体论的哲学理念。第二,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不仅仅同科学有二元的双向关系,它还具有同宗教、艺术、伦理、常识和科学的多向关系,因此哲学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一种关于普遍规律的真理的学说,而是要提供一种与自己时代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哲学理念。所以为什么现代哲学讲存在论、真理论、价值论的统一呢?因为哲学寻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寻求的是作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的“本体”。
怎么有哲学理念的“认识论说”了?要理解哲学理念的变化,必须理解它同科学的分化。原来人们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哲学,当科学从哲学当中分出去之后,人们要求在和科学相区别的意义上去理解哲学。这种理解的结果是什么呢?突现了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近代哲学,这个基本问题,被十分明确地提了出来,而且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什么叫做认识论的哲学理念呢?认识论的哲学理念,就是自觉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大家想一想,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你主要是形成一个认识论的哲学理念,也就是自觉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而构建起反思的哲学的思维方式。我给大家讲了这一学期的课呀,其实最基本的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你能够自觉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存在本身,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形成认识论的哲学理念,构成一种反思的哲学的思维方式。
只有具有这种近代的认识论的哲学理念,才能够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理解现代多种多样的哲学理念。现代的哲学理念,我给大家作一个概括,叫做“语言分析说”的哲学理念,“存在意义说”的哲学理念,“精神境界说”的哲学理念,“文化批判说”的哲学理念,“文化样式说”的哲学理念,特别是马克思的“实践论说”的哲学理念。好不好理解了?能不能带着全部的收获物,来理解哲学理念了?
全部的现代哲学的哲学理念,是以近代哲学理念作为出发点的,没有近代哲学作为背景,特别是没有黑格尔哲学作为背景,现代哲学无从理解。那就像怀特在《分析的时代》里边的第一句话所说,几乎20世纪的各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讨伐那个思想庞杂而又声名赫赫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而这就是对他的特别的颂扬。[2]怀特这段话,说20世纪的哲学,都是以批判、讨伐黑格尔开始的,不理解黑格尔,20世纪哲学对于你来说,是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没有办法理解。不理解黑格尔,怎么理解尼采?怎么理解萨特、海德格尔、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尤其是怎么理解马克思?无法理解!
因此我说,这一学期的课程,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够以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为基础,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说的哲学理念。你只有通过对具体的哲学家、具体的哲学思想的了解,探索,研究,阐释,你才能够切实地、深入地去把握它的特定的哲学理念。而在对于多样性的哲学理念的把握当中,你才能够体会到它的统一性,才能够深入地去理解我们今天的时代精神,并且把这种时代精神理解为是一种文明的活的灵魂。
通过这样的训练,才有可能形成我非常倡导的一种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真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也就是我们真正能够获得一种哲学智慧。
我说过,哲学智慧不是教的,那就像黑格尔所说,逻辑学不是教人思维的,而是使人能够自觉到思维本性的。或者像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哲学不是教你怎样生活的,而是使你达到对生活的一种觉解的。那我想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从探讨哲学的问题入手,经过探讨反思的哲学思维方式,再运用这种反思的哲学思维方式,达到对于哲学的一种本体论的求索。那么带着这全部的收获物,我们走到了最后一讲,哲学理念。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3]这是一个很美的比喻。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由此看来,这个否定的过程,不正是以新的形式与内容肯定了先前的存在吗?虽然我们这种收获可能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毕竟我们是用“花朵”否定了“花蕾”,我们又用“果实”否定了“花朵”。我们总是带着各自的果实,进入了哲学理念所给予我们的哲学智慧。
[1]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384、385页。
[2]参见怀特:《分析的时代》,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
[3]《精神现象学》上卷,第2页。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