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曾经在一个问题上争论不休:康德究竟毕业于哥尼斯贝格大学的神学系还是哲学系?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康德上大学的时候,哥尼斯贝格大学还没有哲学系,哲学系隶属于神学系。等到康德申请答辩的时候,哲学系独立出来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康德之前,近代的哲学家们基本上游离于学院之外,有点儿像“业余哲学家”,因为占据着大学的哲学讲台的还是经院哲学。大约从康德开始直到今天,有分量的哲学家大多出自学院了,基本上都是大学教授。
人们通常以康德1770年的教授就职论文《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为标志,将他的哲学划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阶段。实际上,康德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一个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以至于直到12年后《纯粹理性批判》发表之时,他的批判哲学才真正达到了成熟。康德哲学之所以被称为“批判哲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主要著作都冠以“批判”之名:《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突出其不同于独断论的基本原则。
康德哲学晦涩难懂是出了名的。要想把握康德哲学的主导精神,首先需要了解他的“哥白尼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