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霍嘉特:回顾《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开禁历程及其文化反思


经过6天的起诉、辩护、指证,最终本书被宣判无罪。胜方辩护律师要求诉方赔偿损失,因为这场诉讼花费不菲。但法官决定不予赔偿,因为是公诉失败,赔的只能是国家的钱,有损国家形象和利益。还有,法官认为此次辩护成功给本书做了个大广告,其销售收入肯定巨大。果然,一年内这本书在英国就卖出200万册,一时万人争抢,伦敦纸贵。


三、查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文化心理背景


霍嘉特认为审判查泰莱一书及其后果在英国引起的轰动是一个“very English”的现象,即典型的英国现象。[典型的英国现象!当霍嘉特说very English这个词时,我相信他脑子里连苏格兰和威尔士都没想到,自然不包括同文同种的美国,也不包括英国的那些殖民地国家,更与其他国家无关。英国人说English这个字时的排他性简直是毋庸置疑的。我由此想到:本书在英国的遭遇纯属英国上流社会的阶级意识被严重冒犯,可别的国家却跟着查禁这本书就显得多余而可笑。]它引发了“本世纪(英国)的文化辩论”。个中原因大致如下:


1.主要原因是fuck一字的公然使用。这个字多次被男主人公麦勒斯道出,引起的反应说明,即使是高度文明的社会也惧怕这样的字词公然写进书里,他们需要别的什么神性的字词来代替这四个字母组成的词。劳伦斯是真诚地希望洗刷这个词上面的污秽物,还其简单的本意。于是霍嘉特在证人席上公然说了一句“Simply,one fucks”。当然,霍嘉特说,可怜的劳伦斯注定是要受误解,达不到其纯洁的目的。因为很多英国劳动者为了发泄情绪,几乎每说一句话,里面都会带上这个字,仅仅是发泄愤懑的语气助词而已,根本无涉性事。[霍嘉特来自劳动阶级,对此有亲身的经验。想想,中国人表达愤怒时不也是经常把这个字当成语气助词用吗?]这就使得这本书难逃淫秽的指责。


他还说,有些“删节本”删节的其实就这一个字,从来没遭到起诉,一直在销售。很多纯粹做爱的场景,因为删除了这个字,顿显温柔可爱,让人想起本书最初的书名《柔情》。


2.这书给英国社会和文化的固有观念形成了冲击。英国人惧怕无政府主义、工人革命和骚动,上流社会中很多人对性抱有过度的谨慎和清教观点(尽管他们在行动和言语上与劳动阶级一样并非清教)。偏偏劳动阶层的人又过分使用fuck一词,因此这样的书就难免引起恐慌。


3.事实上,对性的恐惧多来自正经的中下阶级人士,他们认为粗野的劳动者性生活是混乱不堪的。在这一点上,这些中下阶级与中产阶级的观点吻合。因此这些人认为,如果让“普通人”通过便宜的简装书读到性描写,接触到“那个字”,后果不堪设想。


对这种态度,霍嘉特举了个流行的笑话例子来嘲弄之:维多利亚女王初尝禁果,问丈夫:“那些穷人也做这个吗?”丈夫肯定说是,维多利亚便感叹:“天啊,他们不配!”


霍嘉特说琼斯检察官总问这样的书是否会给老婆和仆人看,其实也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怕这样的书落到那些“不配”有性爱的普通人手中。霍嘉特惊叹:英国的文化改变太缓慢了,其上层人士居然对社会文化的变化毫无感知。


四、开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历史意义


关于这场审判的长远影响或说历史意义:


霍嘉特在1998年说,现在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一部有性描写的书开禁了,但忘了解禁查泰莱一书的理由不仅仅是允许文学中有性描写,更是因为它首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能忘了这一点。其实并不是审判查泰莱推动了文化的变革,而是文化变革先于那些检察官们发生了,这个事件不过碰巧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变革的标志。事实证明,那次陪审团中的大多数人都对这种审判感到莫名其妙,认为根本就是大惊小怪,社会早就变了,可这些检察官还在小题大做。霍嘉特感叹:就是这些大众态度的变化使这本书自然而然解禁了。


最后霍嘉特说:即便如此,这次兴师动众的审判并非浪费时间。因为它使大众的民意与保守人士对阶级、文学和书报检查的固有看法之间的鸿沟昭然若揭。后者一直很强势,而这次审判则削弱了这种保守强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保守强势的检察官们自己,以为可以借助万能的法律来匡正大众的文化取向,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弄巧成拙,使这场审判变成了一场“光荣的喜剧”。这个事件一直到今天还令人关注思考。这就是它的历史意义吧。


今天看来,这甚至有闹剧之嫌。可人类就是要经过这样的阶段才逐渐宽容、理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