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七章 弘法大师——留唐学问僧空海 

第七章 弘法大师——留唐学问僧空海   

唐代中国佛教鼎盛,典制完备,高僧如林,因此对日本佛教界有极大的吸引力。日本佛教界一方面千方百计邀聘鉴真等唐朝高僧前去传经授法,另一方面不断派遣僧人入唐学法取经。据不完全统计,在公元653年以后的200余年间,见于文字记载的日本学问僧入唐就有100人左右,超过了入唐留学生的人数。平安时代初期,日僧入唐留学求法、请益取经之风更盛,携归经典极多。他们对日本佛教的发展和沟通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弘法大师空海就是其中一位卓越的代表人物。

空海(公元774—835年),佛教法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他俗姓佐伯,日本赞歧国多度郡屏风浦人(今四国香川县)。少年时随舅父赴奈良学习儒学辞章,18岁入大学博览经史,可是他不追求高官厚禄,偏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18岁时就写作《三教指归》,对中国的儒、佛、道三教进行评论比较。20岁正式出家,拜槙尾山石渊寺名僧勤操为师。795年受戒于奈良东大寺戒坛院。在此后10多年里,他苦心修炼,潜心钻研佛学。为了寻求佛教真谛,穷经问道,立志西渡到中国求学。由于他对汉学和佛学具有深厚基础,又仰慕中国文化,所以被选中留学唐朝。

804年,日本第17次遣唐使受命西渡,大使是藤原葛野麻吕,学问僧空海与最澄及留学生橘逸势等随行。5月12日由唯波津(大阪)解缆出发,7月6日从九州肥前国田浦顺风而行,次日晚遇风暴,空海与大使等乘坐的第一艘船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颠簸于波涛之中,经过43天航程,8月10日抵达福州长溪县赤岸镇海口。福州本来并不是接待日本使船的港口,空海代大使上书:“愿垂柔远之惠,顾好邻之义。”福州刺史阅后大为赞赏,决定给他们提供食宿并奏报长安。过几十天后,朝廷敕令至,大使与空海等23人溯闽江、出杭州,循运河,经苏淮,再沿汴水至洛阳,西入函谷关,终于于12月21日抵达长安城外长乐驿。唐朝内使赵忠带马23匹相迎,由春明门入城,居住在皇城外宣阳坊官宅。次年2月21日藤原大使等东归,空海被敕准留学,居住长安西明寺。这是仿照天竺(印度)祇园精舍所建的唐代名刹,三藏法师玄奘曾在此译经。

805年5月,空海拜长安青龙寺高僧、三朝国师、真言宗(密宗)第七代传祖惠果为师。师徒相见如故,惠果对空海十分器重,“指其妙颐,教其密藏”。并勉励他学成以后,弘法于东国,流传于天下,“是则报佛恩师德,忠于国孝于家也”。空海对师傅也是“视之如父,抚之如母”。同年12月,惠果和尚圆寂,众僧委托空海为之撰写碑文,言辞恳切,“胸裂肠断”。

空海在唐朝期间,不但钻研佛经而且博览群书,好学不倦,他向青龙寺昙贞和尚学梵文,又从著名书法家韩方明学书法。他还与许多中国文人名士交往,互相吟诗唱和。中国文士在诗中盛赞空海的才学,如官至淮西节度使、户部尚书的马总的诗中说:“土人如子稀”,认为像空海这样多才多艺的僧人,在中国也不多见。中国诗人胡伯崇写道:“天假吾师多伎术,就中草圣最狂逸。”把空海比作东汉书法家“草圣”张芝,高度评价他的书法艺术。空海也十分热爱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艺术,同时又关心本国的进步。他在长安游览时曾写出:“看竹看花本国春,人声鸟弄汉家新”的诗句。当他看到花园里的花与竹时,就想到日本的春天。虽然眼前的风景与日本一样,但耳中听到中国的人声鸟语印象更为新鲜。

空海原打算留学唐朝20年,但后来为遵循恩师惠果“早归本朝,流布密教,普度众生”的教诲,决定改变计划,提前回国。中国友人闻讯,纷纷赠诗送别。如诗人朱千乘送空海归海东的诗中赞美空海:“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并祝福他回国后“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还以《朱千乘诗》一卷赠给空海带回日本。浙江士子朱少瑞在送空海归日本国的诗中写道:“禅客祖州来,中华谒帝回。”虽然,“归程数万里”,但是“后会信悠哉”。中日友好交流是长远的,相信仍能后会有期。中国僧人昙清的诗中描写空海:“来朝唐天子,归译竺乾经(即印度佛经)。”并想象他回国会受到殊荣,“到宫方奏对,图像到王廷”。另一位僧人鸿渐的诗则祝愿空海返日后,“到国宣周礼,朝天得僧风”。诗人郑壬在送别诗中写道:“他年续僧史,更载一贤人。”预言空海回国后一定会有卓著贡献,以至名垂青史。空海也向中国友人赠诗告别。

青龙寺义操和尚也是惠果的徒弟,与空海是师兄弟,感情很深。空海在赠别义操的诗中抒发了深厚的友谊和惜别之情:

“同法同门喜遇深,随空白雾忽归岑。

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806年,空海带着先师的遗愿和大量佛经佛具,结束两年的留唐生活,随遣唐使的船东归,时年33岁。他从中国带回佛教经典216部561卷,佛画10幅,佛具10多种,并在翌年编成《请来目录》献给平城天皇。空海在纪伊的高野山创建了金刚峰寺。823年又以京都的东寺为中心,弘传密宗,创立了日本佛教的真言宗。他还于828年在东寺附近创办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所民间学校综艺种智院,教授各方面汉文化知识,不但有儒学、佛学,还有法学、医学、音乐等知识和手工等技能。以从中国携归的《急就章》等书籍为启蒙教科书。他还亲自主持编成《篆隶万象名义》一书,这是日本最早的汉字词书。综艺种智院为贫苦学生提供食宿,向庶民普及教育。空海把该校开学典礼放在他的中国师父惠果逝世这一天,以表怀念恩师,希望中日世代友好。

多才多艺的空海对中日文化交流的建树也是多方面的,他一生的佛教著作有300多种500余卷,对佛学有许多创造性见解。他还著有《文镜秘府论》一书,共六卷25节,对从汉魏六朝到隋唐的中国文学理论、诗歌格律作了系统介绍,对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日本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空海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他认真研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各种中国书法流派,广泛收集各种碑帖资料,兼擅篆、隶、楷、行、草各体,为日本书法艺术开一代新风,成为日本书道宗师。空海与橘逸势、嵯峨天皇三人,被称为日本平安时代的“三笔”或“三圣”。嵯峨天皇看了空海的书法作品后赞叹不绝,当即赋诗:

“花苑正开春日色,月天遍照秋夜明。

对之观者目眩耀,共赏草书笑丹青。

绝妙艺能不可测,二王没后此僧生。

既知风骨无人拟,收置秘府最开情。”

(按:“二王”指中国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现在空海的墨迹《风信帖》等都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与书法有关,空海还把中国笔墨制造的方法带回日本。

空海还依据他的梵文知识,借用中国汉字草书创造日本文字平假名。据说至今日本家喻户晓的《伊吕波歌》,就是空海根据中国草书创作的日本平假名字母表。传说空海还引进中国种茶技术,入唐归来时,携回茶叶献给嵯峨天皇。

835年,62岁的空海终老于高野山,后来被授予弘法大师名号。他去世前曾以“入唐求法沙门空海”的名义留下遗言,教导其弟子们要学好汉学,以沟通日中文化,促进日中友好。因此在他去世后的第三年,其弟子圆行等继承师父遗愿,参加第18次遣唐使团赴中国,并特地到祖师惠果墓前敬献日本带来的供品。弘法大师空海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与发展日本文化所作出的不朽功绩,将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