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一节 “三通”、“九通”、“十通”

“九通”

“三通”之外,在清乾隆年间,设立续文献通考馆,又改称三通馆,集中力量编出了六部政书,就是《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这六部书加上“三通”,即所谓“九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六部书。

《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典》150卷,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官修,是杜佑《通典》的续编。内容记载了自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至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将近900年间有关政治、经济方面的典章制度,其中以明代的史料最为详细。《清通典》,100卷,与前书同年官修,是通纪清朝典章制度的汇编,自清初至乾隆中叶止。体例依杜佑《通典》,其中细目,因古今沿革不同,稍有变通。

《续通志》、《清通志》:《续通志》640卷,是郑樵《通志》的续编,也是乾隆三十二年官修。其中“二十略”的内容有所增补,时间则上续《通志》,自五代开始至明末为止;纪传部分从唐代开始到元末为止。《清通志》,126卷,也是同年官修,内容只有“二十略”,没有纪传、年谱。“二十略”中与《清通典》有许多重复之处。

《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250卷。本来明王圻曾著《续文献通考》254卷,作者搜集史乘和名家文集以及当时存留的“往牒及奏疏”,据事节录,编次而成。是续马氏《文献通考》的,自宋嘉定起,止于明万历,且较《文献通考》多节义、书院、氏族、六书、道统、方外等六门。但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认为其中有碍清朝统治的记载,被列为禁书,不准流传。而且,清乾隆时,以马端临《文献通考》止于南宋嘉定以前,而王圻《续文献通考》体例糅杂,且终于明万历年间,因而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敕命设立续文献通考馆,命张廷玉等为总裁、齐召南为纂修,修成《续文献通考》,250卷。门类以马氏《文献通考》原目为基础,而于“郊社考”分出“群祀考”一门;“宗庙考”中分出“群庙考”一门,共26门。内容记载宋、辽、金、元、明五朝400多年间(自南宋宁宗以后至明崇祯以前)的典章制度,内容丰富。实际上,此书取材多根据王圻的《续文献通考》而加以删减改编。王圻《续文献通考》第一次把嘉定后事迹典故汇为一编,并以记载明代事最详。王圻以当时人记当时事,真实具体,何况他的记载下限,与清《续文献通考》只差40余年,所以清《续文献通考》其实是抄袭了王圻的《续文献通考》,再引证各代正史、说部、杂编,以及文集、史评等重加考订成书,因而它在“续三通”中是最好的一种。《清文献通考》,300卷,同年官修。分类与《续文献通考》同,内容略有增减。如田赋考增“八旗田制”,户口考增“八旗壮丁”,学校考增“八旗官学”,封建考增“蒙古王公”等,都是前代所无而清代所特有;删去的子目如:选举考删去“童子科”,兵考删去“车战”等,则是因为这些都是前代所有而清代所无者。全书叙述自清代开国到乾隆年间的事迹,是记清代前中期行政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的资料汇编。

顺便提及:清政府为编“清三通”曾调阅了大量的资料,仅书中载明的就不下数百种,以《清文献通考》为例,材料多取自当代档案、实录、会典和国史馆资料,还有玉牒、起居注、《大清一统志》、各种地方志、《圣训》、《大清律例》等等,内容相当充实。

乾隆时既修“续三通”,何必又另修“清三通”呢?据说是因为清朝和它以前各朝的“尊号”等,在书写格式上,体例难于划一,前朝之事可以平书,清代则必须跳行出格,势难划一,不如另自为书,于是把清开国后的典制部分另编。

上述六部书都是仿“三通”的体例而作。《清文献通考》在“清三通”中是成书最早的,如上所述,内容相当充实。后来修的《清通典》、《清通志》的材料就是转抄自《清文献通考》的。因此,“清三通”虽然体例详略有所不同,但材料相同,不少篇目又相近似,所以雷同、牴牾之处,在所不免。不过,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各有所长。

“三通”和“续三通”都是“通古今”的政书,“清三通”则专述清一代的典章制度,应属于断代,但习惯上都合称为“九通”。

“十通”

前面所说的“九通”,再加上《清朝续文献通考》,就是“十通”。

《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刘锦藻编。编者是浙江吴兴人。吴兴刘氏是浙江有名的藏书家之一,刘氏嘉业堂原来藏书就很多,后来缪荃孙的艺风堂藏书,又为刘锦藻购去,所以他能够以私人力量,著成这部巨著,这与他的丰富藏书不无关系。

根据自序,这部书是自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开始到1921年,费了28年的工夫编成。初稿320卷,上起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下至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辛亥革命后,更续纂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清室逊位,初稿的疏漏部分亦多增补,写成定本400卷。其体例,除依照《清文献通考》所有的26门外,增加“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门,以适应道光、咸丰以后的新形势,共为30门。所属230余子目,亦有所更动,如国用考增“银行”、“海运”诸目;学校考增“书院”、“图书”、“学堂”诸目;兵考增“陆军”、“海军”、“船政”等等。全书叙述了由乾隆五十一年起,至宣统三年清朝灭亡为止的典章制度。

商务印书馆在1935—1937年把“十通”汇印成精装本,连索引一共21册,这是目前通用的版本。

要想查阅“十通”里的资料,就用得上《十通索引》了。这部索引是汇印精装本“十通”的附册。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篇目、主题四角号码检字索引,是将“十通”里所记载的制度、名物、篇章节目,凡成一词或可定为条目的,都按其首字的四角号码顺序排列出来,注明所属书名,所见的页数和栏目。第二部分是分类索引,其中又分三编:通典部、通志部、通考部。书的后面附有笔画检字表,可以在这个表里查出单字的四角号码和该字在第一种索引里的页数。根据索引,就可以很方便地查得“十通”里记载的历代的典章制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