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丛书的鼻祖——《儒学警悟》
《儒学警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书。它是南宋俞鼎孙、俞经同辑的,辑成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这是一部综合性丛书,全书七集41卷,收录有宋朝人的著作六种,包括:汪应辰的《石林燕语辨》10卷、程大昌的《演繁露》六卷、《考古编》10卷、马永卿的《懒真子录》五卷、陈善的《扪蚤新语》上下集各四卷,以及俞成的《萤雪丛说》上下集共二卷;这些著作记录了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等。此书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光绪以前,学者都以南宋左圭辑刊的《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在《跋百川学海》一文中明确说过。《百川学海》用太岁纪年,题“昭阳作噩”,不署年号,但书中所收李之彦的《东谷所见录》成于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查阅太岁纪年表,可以得知“昭阳作噩”应该是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在光绪时,近代目录学家缪荃荪发现了《儒学警悟》的明嘉靖年间的王良栋抄本,才知道《儒学警悟》是辑成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早于《百川学海》72年,从此,《儒学警悟》就被推为我国丛书的鼻祖了。不过,《儒学警悟》辑成以后只有抄本流传,经缪荃荪校雠,于1922年才由陶湘刊行,而《百川学海》收书100种,分十集179卷,雕版流行。所以一般认为《儒学警悟》是我国第一部辑成的丛书,《百川学海》是我国第一部刊刻的丛书,二者都可以算作丛书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