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四节 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

在梁桥中,最为突出的是太原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桥。这座桥,原建于宋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桥身作十字形,四个桥头落在一座方形水池的四岸,十字中心较四边要高,通向圣母殿方向的桥面较宽,两侧桥面略窄,形似张开双翼的大鸟。古代称圆形为池,方形为沼,因此,就有了鱼沼飞梁这个桥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同样结构的桥。

园林中的桥,长的有150米,短的还不足一米,在颐和园内就有一座小桥,称为半步桥。园林中的桥,千姿百态,精雕细刻,宛转曲折,趣味盎然,尤其在自然环境的变化之中,更是风姿绰约,气象万千。最近复建的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桥景区,由于诗人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享誉1000多年。小桥流水,更是作为江南景色的概括。像杭州西湖上的“断桥残雪”,扬州瘦西湖的“四桥烟雨”,都是以桥和自然景色相衬托的著名景区。

舫,如果说桥、亭、廊是从一般建筑发展衍化而来,而园林中的另外一些特有的建筑形式,则有着自己的变化过程,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舫。差不多在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中都有舫这一点景。舫就是船,园林中的舫,是一种临水的建筑。一般园林中的水面都难以停泊船只,与水相互依存的景物,不外堤、岸、岛、桥、水生植物和船,在私家园林中为了弥补不能乘船游览的缺憾,便将靠近水边的建筑,模仿船的式样,造出一个舫。最初它并不像船,只是平面作长方形,有那么一点船的意思。后来由完全不像船发展到似船非船,又由似船非船发展到完全像船。它所处位置也由靠近水边到突入水中三面临水,还有四面环水全在水中的。根据形状和位置,全在岸上靠近水边的,称为船厅或旱船;半在水中和全在水中的称做舫或不系舟。

舫这种点景,一般用砖石在水上砌成船体形状,前艏〔shǒu首〕后艄特点清楚,有的在后艄还要表现出舵和舵杆,船体上仿舱楼式样构造,分出前舱、中舱、后舱,有的还要做出舱楼。舱顶大都采用卷篷式,仿照苇席船篷的意思。全建于水上的不系舟,用跳板与岸边搭靠,往往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在园景中又起到了桥的作用,总之,凡是船所具有的特征,都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江苏吴县同里镇上退思园中的不系舟,取名“闹红一舸”,不但突出岸边,而且取向又和环岸其他建筑不一样,造成横斜水面漂泊不定的错觉,是舫中的传神之笔。

古代园林中的名舫很多,凡是水景园中,几乎必建,像南京煦园中的不系舟,苏州拙政园内的香洲,上海南翔镇猗园内的不系舟,都是舫中的佼佼者。但是名声最大,形体最大的舫,还得数颐和园中昆明湖岸边的石舫。这只取名为清晏舫的大石船,长达36米,舱楼仿西方游艇式样。船体用白石雕砌,船头靠岸迎人,船尾雕出船舵。这样大的不系舟,又面对浩淼宽广的水面,已脱离了因水面不能行舟,用建舫来弥补的本意。从这种现象看,舫已成为园林中特有的建筑形式。

水榭,一种建于水边,在水中立柱支撑架空于水面之上的凌水亭阁。在江南水乡的民居中,不难找到它的原型,即水柱房。这种水柱房比舫更袅娜多姿,水景园中也是少不得的点缀。扬州的水阁凉厅和凫庄西岸的水榭,都是水榭中的佳作。水榭和舫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对水的钟爱,对水的亲近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