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三节 文化界人物

第三节 文化界人物  

当代中国文化旗手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场。祖籍福建宁化,其祖先1781年迁到川西。郭沫若1914年赴日学医。回国后弃医从文,第一个诗集《女神》以充沛激情开创一代诗风。1926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旅居日本10年,从事中国古代史、甲骨文和金文研究以及文学创作,开辟了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结合研究的新天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回国在文化界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等历史剧。1949年当选全国文联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繁忙政务和社会、文化活动中,仍创作《蔡文姬》、《武则天》等历史剧。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

一代史学宗师陈寅恪

陈寅恪,祖籍江西修水县,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后随父移居金陵。他13岁随兄东渡日本留学,1910年起先后在德国、瑞士、法国留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学梵文和巴利文,赴德国柏林大学梵文研究所学习东方古文学。1925年起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岭南大学等任教授。解放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

1944年冬,他突患左眼视网膜剥离症,医治无效,双目失明。1962年又跌断右腿不能行立。但他以惊人记忆力和顽强毅力,在夫人和助教协助下,口授著述。他从事史学研究与教学,尤其长于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对梵文、突厥文、西夏文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他培养出一批如王力、季羡林教授等文史方面杰出人才。其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及论文数十篇。1969年在广州病逝,终年80岁。

国际名画家林风眠

林风眠,1900年生于广东梅县。祖父是雕刻石匠,父亲是民间画师,他幼年随父习画,1920年在梅州中学毕业后,先后赴法国第戎国立美术学院和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素描、人体油画,并常到卢孚宫等博物馆等观摩学习。1925年回国,年仅25岁便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在杭州创建国立杭州艺术学校并任校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返杭州任艺术学院教授。1951年定居上海,任美协副主席。1977年冬赴巴西探亲,后居留香港,从事创作,并到世界各地举办画展。

林风眠的绘画艺术,融合中外古今画法,把印象派的外光画法和中国画的水墨方法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古代,也不同于西方的新的绘画结构和风格。他的绘画追求宁静而有力,讲究形式和韵味的美。

林风眠1991年8月12日因病辞世,享年91岁。

国际著名女作家韩素音

韩素音,祖籍中国四川郫县。她自述家史说,周家祖先是13世纪从北方迁徙到广东嘉应定居下来的。清朝“湖广填四川”时期,有位穷祖宗携妻子从嘉应迁到四川郫县,成为周家始祖。她的祖母还是祖父从故乡娶来的。周家老一辈还带有客家口音。

韩素音父亲周炜早年留学比利时,与一位比利时姑娘结婚,1913年携妻回国。1916年中秋节,韩素音出生于河南信阳火车站,后在北京读书,并赴比利时和伦敦学医。1949年至60年代,长期在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等地从医,同时积极写作。自1956年与印度工程师陆文星结婚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探望亲人。40多年来,她写了30本书,其中《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详述周恩来的为人处事和高贵品质。她在世界各地作过2000余次演说,介绍中国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