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连类相及
义类相近或相似,遂因甲而及乙。
〔春秋〕孟·侧字之反
反、侧皆与移动程度及所占位置的角度有关,义亦相近,故连类而及。
〔三国〕孙·策字伯符
策、符皆为信物,但形制与用途不一。
〔晋〕武·韶字叔夏
韶,虞舜之乐;夏,周代之乐。二者时代虽异,然同为音乐,故相及。
〔晋〕崔·豹字正能
《说文·豸部》:“豹,似虎,圆文。”《能部》:“能,熊属,足似鹿。”豹、能本为二物,但同为猛兽,故相及。
〔南齐〕孔·稚圭字德璋
圭、璋皆为古代玉制礼器,形制不同,用途亦异,然同为诸侯所执,故可相应。
〔明〕况·钟字伯律
钟为乐器,凡乐必得合于律,故连类而及。又古代音乐有十二律,其中有黄钟、林钟二律。
〔明〕周·缙字伯绅
缙绅,古代士大夫之装束,谓缙笏〔jinhu进护〕垂绅。绅为大带;缙,插笏。笏为朝见君主时所执之手版,不用时则缙于绅。垂绅缙笏二事相连,故连类而及。
〔明〕仇〔qiu求〕·英字实父
英为花,实为果,开花而后结果。二事相连,故相应。
连类相及本不复杂,但后世文人学士在命名取字时,为求奇诡古奥,却使它变得曲折难晓了。这问题主要出在装饰字眼上。如清代的张之洞的名字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张字香涛,是依《说文·水部》“洞,疾流也”取义的。疾流与波涛性相近,义相似,故可相连。因佛经谓佛祖所居住的须弥山有香水之海环绕,遂因“涛”而用了一个形容词“香”,这就出乎一般人的意外而显得奇特了:涛为何能香?张之洞又字香岩。这自然是取“洞”的常见义岩洞的。岩石与山洞义相关,所以也连类而及。因佛家有“香严”一语,于是假“岩”作“严”,明和“洞”相应,暗与佛相连。又,“香岩”还可用来美称佛寺所在的山陵。如唐代储光羲《京口题崇上人山亭》诗说:“清旦历香岩,岩径迂复直。”如此,“香岩”与“洞”相连就更密切了。张之洞原字孝达,这是同义相协。因为“洞”有贯通、通彻义,所以用“达”相应。《说文》“洞”段玉裁注云:“引申为达。”今有洞达、洞彻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