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晦、明反义相协。
韦待价
《论语·子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
杜求仁
《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孙处约
《论语·里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卢藏用
《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席豫,字建侯
《易·豫卦》:“豫。利建侯行师。”
李叔明,字晋
《易·晋卦》:“晋,进也,明出地上。”
取经义以为名字,在汉末已出现,历魏晋南北朝,逐渐仿效,到唐代已从量变转到质变。同时,采用历史典故和古圣先贤之名为名字,也成为风气。如李磎〔xi希〕字景望,温岐字飞卿(后改名庭筠),同是取周文王梦非熊非罴之物,出猎时于磻〔pan盘〕磎遇姜尚这一故事为名字。周人昌盛于岐山,得姜尚辅佐,遂建立周王朝,所以温庭筠名岐时字飞卿。飞是由“非”讹变而来。文王见姜尚时,曾惊喜说道:“吾太公望子久矣!”并号为“太公望”,所以李磎字景望。此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它如李孟尝是用战国田文的封爵为名,陆元方字希仲是用后汉末陈元方、陈季方兄弟二人之名为名字。仲为弟,季方是弟,故以“仲”代季方。
类似的例子很多,难以备举。总之,唐代命名取字,可以说是文质彬彬,丰富多彩。
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前后统治了不过50余年,取名取字没什么特色。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摹仿。就新、旧《五代史》所载人物而论,名字用字以彦、从、重、承、延等使用最为普遍。尤其是“彦”字,密集程度惊人。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劄记》卷二二“五代多以彦为名”条中已指出这一现象。据他统计,竟有145人名字是带“彦”的!这些以“彦”为名的人,很多是行伍出身的武将,其中有北方少数民族,甚至有伶人。如
后唐庄宗的伶官就有个叫史彦琼的。他们之所以喜爱以“彦”为名,大约是受士大夫们的熏染。南北朝至唐,许多文人学士都以“彦”为名,时间久了,一般人都知道这是好词,自然就学起来。当然名字不一定是自己起的,很可能是出自略通文墨者之手。各举几例,以见一斑。如:
梁
王彦章 谢彦章 葛从周 王重师
唐
霍彦威 杨彦温 李从益 安重诲 李承训 薛延珪
晋
李彦韬 安彦威 张从训 马重绩 吴承范 景延广
汉
李彦从 金彦英 杜重威 刘承训 任延皓
周
史彦超 张彦超 折〔she2蛇〕从远 王重裔 王延
另外,还有继、守、审等字也较流行。
上述人名用字,直到北宋仍在使用。《宋史》中例子不少,我们不再列举。
——————
注释:
①罗睺,梵语星名。能遮蔽日月,发生日蚀月蚀。印度传说中称为阿修罗王。字公布,反义相协。周由陈入隋。
②毗卢,梵语佛名。是法身佛的通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德号大雄,所以与“雄”相应。
③婆罗门,梵语。种姓名,意为洁净。晶,洁白。名与字同义相协。
④⑤《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⑥《老子》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⑦《老子》第三十六章:“柔弱者刚强。”又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又:“柔弱者生之徒。”名“用”字“师柔”即取此义。
⑧《老子》第三十七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