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十二节 张母家教

第十二节 张母家教  

清朝大学士张英之妻姚氏,是一位身体力行、注重言传身教的贤妻良母,受到康熙皇帝的特别赞扬,其为人美德和家教故事流传至今。

姚氏,安徽桐城人,出身于一个知书达礼的穷秀才之家。自幼读书明理,是个极贤惠而有才学的女子。当时,求婚的富家大户络绎不绝,姚氏却不贪富贵,不图享受,偏偏选择了一个家徒四壁的穷书生张英。姚氏父母尊重女儿的选择,支持她以自己的正直和勤劳,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姚氏给张英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学习的动力。白日里她辛勤劳作,料理家务,勤耕苦织,以便让张英全神贯注地刻苦攻读,晚上她和夫君在一起讲习诗文经书,切磋知识学问。在贤妻的帮助下,张英学问不断长进,后来考上了进士,成了让天下士人仰慕的翰林。

张英在翰林院供职,俸禄并不多,加之家底薄,又接二连三地添了几张吃饭的小嘴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张英除用心供职之外,对家庭生计却毫无办法,妻子从不责怪他。她对于清贫的生活很习惯,而且很善于以节俭的方法度过难关。家里到了揭不开锅的日子,她靠典当衣服或赊欠米钱来解燃眉之急。尽管如此,她还一再告诫子女和宽慰丈夫,要安于现状,万不可有非分之想。

有一次,一位友人知道张英家境艰难,慷慨以千金相赠,张英坚辞不受。回家后,张英与妻子谈起此事,妻子支持丈夫的作法,并说:“贫家或馈十金五金,童仆皆欢喜相告。今无故得人千金,人要问钱从何处来,能不感到羞惭吗?人不要怕家穷,只怕志穷。”一席话,说得丈夫热乎乎的,子女们在一旁也深受教育。后来,张英的官越做越大,俸禄也日渐增长,家境大有好转。即便如此,妻子仍一如既往,更加俭朴勤劳,更加严约子弟。一天,一亲友派婢女到张英家找姚氏办事。到张家后,看见一妇人正缝补旧衣服,以为她是张家的佣人,便问:“夫人在哪里?”妇人从容地站起来答应:“我就是。”婢女见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学士夫人,不禁惊恐失色,深感惭愧和敬佩。张英也自始至终保持了廉洁勤政的操守。60岁时,他仍然请妻子亲手给他缝制棉衣御寒。夫唱妇随,勤俭持家的家风,不仅给张英带来了一生的清名,而且也熏陶教育了张家子弟。

张英在朝做官,政务繁忙,家务和子女教育几乎都抛给了妻子。作为四子一女的母亲,姚氏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白日里她一边勤缝苦做,一边敦促和辅导子女的学业。天长日久,这位贤良的母亲为子女的教育沤尽心血,以致她的四个儿子张廷瓒、张廷玉、张廷璐、张廷瑑,都先后考上了进士,女儿张令仪也博学广识,有《蠹窗集》行世。四子中,张廷玉尤其突出,他步父亲的后尘,举进士后就被选入翰林院,并入值南书房,为康熙皇帝进讲经史。康熙皇帝曾对左右大臣们说:“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清史稿·列女》)

子女的成长,是与父母的教育分不开的。良好的家风,需要父母以身作则来树立,以言传身教来形成。姚氏作为张英的贤妻,能勤俭持家,同心患难,支持丈夫拒收馈赠,保持清廉不染;作为儿女的良母,始终不忘以勤俭为本教训后代,尽心担负教育子女之责,遂使子女个个成才。可见,一家的兴盛与家庭主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