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公元220年后,汉代400年的一统天下,被混战与割据取代。在接下来的300多年间,先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北魏、北齐、北周、宋、齐、梁、陈等政权的更替或并立。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魏晋南北朝。频繁的朝代更替,连年不休的征战,使田地荒芜,民不聊生,但思想领域却打破了汉代儒家思想的统治,出现了繁荣局面。再加上佛教盛行,使这个动荡的历史时代,在艺术上获得了空前发展。
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但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才真正走入中国人的心中。面对苦难无边的现实,人们找不到出路,只好到佛教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兴寺院、凿石窟蔚成风气。到了北朝时期,全国的佛寺竟达三万多座。在新疆的克孜尔,甘肃的敦煌、麦积山,山西的大同,河南的龙门等地都雕凿了大规模的石窟。石窟寺院是僧人修行和俗人礼佛的地方。为了宣传教义,弘扬佛法,显示因果,供人顶礼膜拜,便兴造像,作壁画,佛教壁画艺术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除了佛寺、石窟壁画和墓室壁画外,这一时期还有了卷轴画,并出现了一批有文化修养的士人画家,如: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you由〕、顾恺之、戴逵、卫协、张墨、顾景秀、萧贲、曹仲达、杨子华等。这标志着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尤其是人物画,趋于成熟和独立的时代。准确的人物比例、优美的线描,和深入的面目表情刻画,取代了汉代绘画那天真稚拙,以动态传情的特色,使绘画更富理性趣味。与此同时,在玄学和道家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最早的山水画。也是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将传统的绘画经验加以总结,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独立画论。如顾恺之的“传神论”、谢赫的“六法论”、宗炳的《山水画序》、王微的《叙画》等。它们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民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