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清气满乾坤
元代文人画家,受佛、道思想影响,在艺术上以自然、平淡、不假雕琢为美,崇尚清淡的水墨画法。所以元代花鸟画的突出特点是墨花、墨竹、墨禽的兴起与广泛流行。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杭州人。生卒不详,大约活跃于至元朝至正年间(元代末期),同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说他:“幼习丹青,赵文敏(即赵孟頫)多指教之,故所画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山水师郭熙,花鸟师黄筌,人物师唐人,一一精妙。 尤精墨花、鸟、竹、石,当代绝艺也。”在王渊的现存作品中,虽然也有黄筌一路设色富丽之作,但以不着一笔丹青的纯水墨画最为精彩。如《桃竹锦鸡图》,高103.3厘米,宽55.4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溪水潺潺,桃花初放;秀石玲珑,青竹掩映。两只锦鸡,一落于石,啄理着美丽的羽毛;一藏于石后,举头正视远方。远处雾霭濛濛,更渲染出这静寂而美好的初春景色。整幅画纯以深浅不同的墨色画出,宛如现代的“素描”。造型工整、准确,且有很强的质感。如羽毛的柔滑感,花朵的饱满艳丽感,石头的坚硬感等。更加可贵的是,这些深浅、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全以中国传统的笔法、墨法画出,使人感到无彩似有彩,并表现出一种儒雅、秀润的格调。它标志着崇尚淡泊、素雅审美思潮的勃兴。王渊的其他水墨作品尚有《竹石集禽图》、《桃竹春禽图》、《牡丹图》等。
在元代统治者民族歧视政策下,汉族知识分子画家,多强调借物抒情和个性表现,常以梅、竹、兰等抒发自己超拔不俗的品格,遂使墨竹、墨梅成为一代时尚。出现了许多名家,如李衎、管道升、顾安、柯九思、王冕等。
柯九思(公元1290—1343年)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人。长于诗文、书画,尤擅画竹。精于文物鉴定。元文宗时,任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专门鉴定宫中所藏书法名画,1331年,因遭猜忌被迫辞职。1332年元文宗死后,回到江南,郁郁而死。
柯九思画竹,宗法宋代的文同、苏轼,有时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全如文湖州。他又在传统的基础上以书法用笔画竹,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徐显的《稗史集传》说他:“公善写竹石,始得笔法于文同,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虽其妙至不可言,然其生意飞动,有龙翔凤翥之状,故四方士大夫争宝爱之。”
柯九思的现存作品有《墨竹轴》、《双竹图轴》、《竹石图》等。笔法沉着,用墨厚润,或密中见疏,或寥寥数笔,皆浓淡得体,含蓄有致。
以画墨梅著称的王冕,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生平和为人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省诸暨县人。出身于贫苦农家。小时无钱读书,曾为人放牛,但他好学不倦,常因偷听学生念书,而忘其牛,为此屡遭父亲的鞭打。夜间无钱买灯油,便跑到庙里,坐在佛像的膝上,就着殿中长明灯通宵达旦地读书。后来被会稽韩先生收为弟子。遂发奋读书。本想为社会作一番事业,但屡试不第,于是,他把自己写的文章全部烧掉,改读古兵法。他常常戴着高沿帽,披着绿蓑〔suo缩〕衣,脚穿长齿的木屐,或挥剑高歌,在大街上行走;或骑着黄牛手持《汉书》边读边行。别人都以为他发狂了,其实这只不过是表示一种孤傲的人生态度罢了。他也曾“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北游燕都”。在北京,他画梅的名声很大,很多士大夫、贵人,纷纷来求画。据说王冕作一梅花图挂在墙上,上面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以花自喻,以羌笛暗指元代统治者,表示自己不能随便被“贵人们”驱使,为此还险些入狱。最后,他隐居家乡九里山,买地建屋,过着农耕兼书画自娱的生活,以此度过了晚年。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墨梅图》高31.9厘米,横50.9厘米,是王冕作品中最疏淡的一幅。一枝横斜的梅枝,从右伸出,修长的枝干贯穿整个画面,它舒展挺秀,蓓蕾初绽,冒寒怒放,清新多姿,似有幽香画中来。全幅皆以浓淡墨色画成。枝干用重墨,滋润挺秀,宛若生枝,花蕾花瓣以深浅不同的淡墨点染,只在花蒂、花蕊处点以重墨。在这淡淡的墨痕中表现出梅花那高雅丽质与傲霜独开的风姿。画家题诗道:“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不仅道出了梅花的风姿神韵,而且也道出了画家创作的初衷。
王冕的墨梅,还有一种以密取胜的。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梅花》就是巨干、密枝、繁花,别有一番生气。王冕不仅是位名声蜚然的画家,还是元末文坛上很有影响的诗人。除题画诗和寄志诗外,他还写了大量揭露元朝统治者的骄奢腐朽、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语言朴实自然。有《竹斋诗集》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