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黄帝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黄帝。至今,我们还自称是炎、黄子孙,就因为黄帝与炎帝都对历史的进步起过推动作用。
黄帝最初并不是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专称,而是黄帝族的集中和简称的定名。既然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名、部落联盟之名与大酋长之名,三者是可以统一的,那么黄帝族渐渐地变成了黄帝,黄帝又逐渐地变成了想象中的祖先英雄,并被描绘为一位神化了的人物,集远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于一体,于是黄帝便成为由远古历史传说到神话,又还原为历史的典型。所谓黄帝时代,实际是个很广泛的概念,至少包括了整个新石器时期。根据古史研究所得,黄帝族早期活动中心在西北,即现在的陕西省渭河以北,还包括今甘肃、宁夏的部分地区。黄帝族壮大以后,沿黄河进中原,争雄称霸,成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集团,势力范围大体上跨今之山东、甘肃、河南、湖南、河北的地域,在征服其他部落集团的同时,民族之间进行了一次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此,黄帝便成了神话中的中心人物,诸神之上帝。
黄帝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由于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记载,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黄帝所在地,各说不一。有说他建的轩辕国,在穷山一带。(见《山海经·海外西经》)故后人称他作轩辕黄帝。有的说黄帝是有熊氏族,在河南新郑。《史记》则说他生长于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左传》又说黄帝族以云为标志,官职和族名都叫云……较普遍采用的是《史记》所说。
神话传说中的黄帝有25个儿子,一万个诸侯,诸侯中有7000个是神灵。说明黄帝确实是位势力范围很广泛的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又是人文之祖,集文化英雄之大成。传说他能种五谷,能驯化鸟兽和虫类,会种桑树,发明了布帛,能用石制造武器,开采了铜矿造刀……简直是位万能之神。
他的出身极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儿附宝所生,婴儿时便能说话,自幼聪慧过人。传说他是黄龙体,长了四张面孔。经常有百神来朝见他,他也派这些神替他作事。天上的雷雨归他主管,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使阴气和阳气相互交感,震动为雷,激荡为电,交和为雨,发怒为风,乱而为雾,凝结为霜,分散为露,聚拢为云,升腾为虹、霓〔ni泥〕……(见《太平御览》卷六引《天文录》)。由此可知,黄帝作为神话形象,奇异荒诞。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领,这都是历来神话创作者的夸张。所谓黄帝四面,无非是表示他对四面八方的动态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战必胜的可能。在古史传说的五帝之中,黄帝能独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战功。常为人传颂的有以下几次。
(1)黄帝征服四方之帝
相传,黄帝统治初期,注意修身养性,很爱护老百姓,并不好发动攻伐别人的战争。可是四方的领袖却以不同的颜色称帝,即东方的青帝,南方的赤帝,西方的白帝,北方的黑帝。他们共谋攻伐黄帝,使得黄帝的边境总是处于警戒状态,士兵们连头盔都不敢摘下。黄帝感叹地说:“现在当国君的发生了危险,老百姓也不能安生,君主若失去了国家,他的臣民就该去当别人的臣民了,那祸根如同养寇贻患。现在我处万民之上,四方的盗贼竟敢来滋扰,才使我军连受震惊。”于是黄帝亲临战场,消灭了四方之帝。(见《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这一传说加进了很多后人的观念,酷似天子平定诸侯,有奴隶社会的投影。是经后人改编过的黄帝传说,企图以此来解释“五帝”之间的统属关系。
(2)炎、黄之战
这是一场极复杂的、胞族之间的争夺战,延续时间长,结果虽然是黄胜、炎败,但炎帝族南下后,仍与黄帝族各有天下之半。不过,黄帝在中原的势力却大为壮大。
对于黄帝的出身有不同的传说,黄帝与炎帝的关系也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说他们是兄弟关系,都是少典氏的妻子有蟜〔jiao矫〕①所生。《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与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他们虽同母生,却成长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德性,姓氏各不相同,由此而经常发生战争。据说炎帝纵火成灾,企图侵犯各诸侯,黄帝让熊氏族、罴氏族、狼氏族、豹氏族、貙〔chu初〕氏族、虎氏族等为前锋,又命鵰氏族、鹖〔he何〕氏族、鹰氏族、鸢〔yuan冤〕氏族打起他们的旗帜,在阪泉的原野上打了三次大仗,才战胜了炎帝,将其擒获。
这一神话传说完全是站在黄帝族的立场上创造的,把炎帝降为反面形象。其实汉文古籍中还有不少歌颂炎帝的传说。比如炎帝与神农相结合,炎帝神农便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开创者;也有说炎帝是神农的后裔或分支,身兼农业神、火神与太阳神。还有的说,炎帝族发展到后期出了一位英雄蚩尤,内部发生了战争,炎帝被蚩尤打败。又有的说,黄帝为了对付蚩尤,曾经联合过炎帝。炎帝族比黄帝族进入中原早,因战争失利,一部分顺长江流域南迁,一部分留在黄河中下游与其它部落融合了。南下的一支,在那里开辟了新天地,定居江汉一带,不但带去了先进的中原农耕文化,而且很快与当地土著相结合,成为江汉间的部落联盟首领,形成与黄帝族各管南北天下的局面。因此南方的天也就是炎帝之天。“南方曰炎天,其帝炎帝。”(《礼记·月令》)我们不能只说中华民族是黄帝的子孙,而应该自称是炎、黄的子孙,这样更有利各民族的大团结。
(3)黄帝与蚩尤之战
这次战争,旷日持久,规模巨大,是史诗性的题材。
蚩尤是九黎族的战神。九即多数,黎即黎民百姓。蚩尤实际跟黄帝一样,也是许多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他有72兄弟或81兄弟,意思是有这么多的氏族部落和他结成联盟,势力很大。他的兄弟都是铜头、铁额,吃沙子和石头。蚩尤自己有八条胳臂八条腿,几个脑袋。他是兵器的制造者,用铜制武器,用皮革缝制战衣。他通晓天道,曾作战72次。他在九黎族的心目中,善于辨别奸邪和神灵,一切害人的魔怪都不敢抵挡他。传说他所领导的九黎族常扰乱天下。蚩尤在打黄帝之前,曾在涿鹿之野跟炎帝族的后裔榆罔氏族打过一仗,将对方赶跑了。传说他在此跟炎帝作过战,实际是跟炎帝族的后裔榆罔。因蚩尤好战善战,许多地方都受到战害,被蚩尤打败的部落便去找黄帝求救。黄帝为了平定蚩尤作乱,采矿石,造武器,摆成八种阵势,带领熊、罴、貔貅〔pixiu皮休〕、貙、虎等氏族出征。双方在涿鹿之野摆开了战场。开始,黄帝打不过蚩尤,九战九败。因为蚩尤头上长着两只角,常用角抵人,难以阻挡。蚩尤又作三日大雾,使黄帝的军士迷惑不清。黄帝乃命风后摹仿北斗星作指南车,以辨别四方。指南车,又叫司南车,车上有神人,即使车转,而神人之手却一直指着南方。黄帝还获得一种神兽夔,用其皮做成鼓,再用雷兽骨做鼓槌,击鼓时,声震500里。蚩尤兴风雨,黄帝则请应龙用水攻,又命干旱之神女魃〔ba拔〕止雨,才最后取胜。《山海经·大荒北经》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命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又有的说蚩尤是黄帝派应龙杀死的。这次战争以后,女魃和应龙再也没有回到天上去。他们永远留在地上,女魃所居之处缺雨水,应龙所居之处则多雨。
蚩尤死后,民间还继续有关于他的传说:有一座宋山,有赤蛇,名叫育蛇。山上生一种树,叫枫树。这种树木是蚩尤的枷锁所变。(见《山海经·大荒南经》)至今南方有的少数民族有崇拜枫树的习俗,也许跟这个传说有关,因为他们对蚩尤不但不反感,而且很崇敬。还有的说,有叫解州的地方,那里有座盐池,那种盐呈赤色,在阪泉之下,老百姓说,那是蚩尤血变的。说明蚩尤曾被一些地区的老百姓所同情。人们传说他死后仍对后人有益,显然是借此表达对他的怀念。
从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的立场出发,黄帝是仁义之师,必胜。其实,如果抛弃传统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点,不能不承认蚩尤在当时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首领。黄帝能战胜他,说明黄帝比蚩尤更能代表历史前进的力量,更伟大。战争的胜负固然不排除偶然的因素,但必然的因素仍起决定作用。黄帝能转败为胜,说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生产力更发达,因此传说中所述黄帝的发明创造较之蚩尤要多得多。也许黄帝战蚩尤的始作者是华夏族,因此黄帝一直被华夏族所歌颂。可能因为蚩尤精明强悍,对人类曾有过贡献,人们同样把他视为英雄,不忍心他死去,故此民间也有说他未死,继续活跃在历史舞台上:
图12 蚩尤伐黄帝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同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螣〔teng藤〕蛇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乐曲名)。(《韩非子》六《十过篇》)黄帝已俨然是一位帝王形象,前呼后拥,蚩尤成了他的鸣锣开道者。也有说太原的村落祭蚩尤神不用牛头。老百姓为蚩尤立祠庙,并有他的画像。
这一神话传说,规模大,虽然异说颇多,并未影响它自成系统。对它的记录,从战国初到唐宋,延续千年之久。黄帝以智胜蚩尤之勇,前者更先进。这一神话传说证明我国上古确实经历过英雄时期。
注释:
①有蟜氏,名附宝,感大电绕枢,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于无水。(见《汉书人表考》卷一)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声明 :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友上传,
本站未必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速联系我们,一经确认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联系邮箱:songroc_s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