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二章 “秦中自古帝王都”——统一王朝的都城

第二章 “秦中自古帝王都”——统一王朝的都城

公元前221年,一代帝王秦始皇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秦朝灭亡以后,王朝不断更替,统一时期与分裂时期交相出现,而且分布在周边地区的非汉民族建立的边疆区域政权不时与中原王朝并立。这时都城的数目虽不如春秋战国,但也相当可观,先后累计不下百数。在众多的古都中,曾担任过统一王朝国都的,只有今天的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和南京。它们是古都繁星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五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还是在古都发展史上的地位,其他古都都只能望其项背。

小说家常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论说天下大势。其实,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送入坟墓的长达2132年的悠悠岁月中,中国有1622年是处在统一王朝的统治下。而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全国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缩影,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另一方面,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也对都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也只有在统一王朝时期,才能调动全国范围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都城。因此,作为统一王朝的国都的隋唐长安城、北宋开封城及洛阳、北京和南京,无不是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都市。

在统一王朝中,除秦、西晋、隋、元等四个王朝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外,西汉、东汉、唐、北宋、明、清六个王朝皆国祚〔zuo作〕长久,分别维持一二百年甚至将近300年。同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一般很少迁移。而且,由于历史继承性,旧王朝灭亡后,新王朝有时会在原址建都。因此,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等五大古都,担任都城的时间皆十分绵长。西安和北京担任统一王朝国都的时间都达到500多年,如果连担任分裂时期的都城都算在内,那还要再加上200多年。可以说,自古至今,没有不亡的王朝,却有长期不变的古都。

在五大古都中,西安建都时间最早。这里所说的古都西安,包括今陕西西安市(明以前称为长安)、咸阳市及这两市的郊县。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年,周人就在这里立国了,西周都城丰、镐就在今西安市的西郊。随后它又是秦、西汉、新莽、隋、唐五个统一王朝的都城,其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割据政权也在这里建都,东汉与西晋末年都曾迁都于此。秦统一以后,西安先后作过542年的统一王朝的都城,200余年的割据政权的都城,占封建时代1/3以上的时间。因此,杜甫有诗说:“秦中自古帝王都。”

西安建都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它坐落在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上。关中平原四周山河环绕,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面是黄土高原,东面以黄河为阻,犹如一座庞大的天然城堡,易守难攻。同时,又有许多关隘与外界相通,特别是东面经过崤、函山地间有一条东西向的孔道,把关中和关东(二者以今陕西、山西间的黄河和河南灵宝市的函谷关及陕西潼关为界)乃至中原联系在一起,便于其向东发展。在唐代中叶以前,我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关中无疑是控制这一地区最为理想的地方。西安位于平原中部稍东,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平原,流经西安城北,在潼关注入黄河,给西安提供了灌溉和航运之便。因此,西安是关中平原所孕育的一颗明珠。

秦末的一把战火,将咸阳烧为灰烬。刘邦起家于关中,但其左右大臣都是关东人,皆劝他以洛阳为都。只有谋士张良劝刘邦接受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因为关中沃野千里,形势险要,可凭着南、西、北三面的地理险阻进行守卫,独开东面去制服关东诸侯。诸侯安定,通过黄河、渭河向都城运漕粮(古代政府规定运送到都城或其他地点的粮食);关东有变,自黄河、渭河顺流而下,也足以运输军粮。张良一番话说动了刘邦,决定定都长安。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对长安进行了大规模修建,长安开始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西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的西北郊,周长25公里,面积35平方公里。从平面上看,城市除东西两面平直,其他三面都凹凸曲折,好像是由南、北二斗组成,因此人们又称长安城为斗城。城内宫殿巍峨,著名的有未央宫、长乐宫和建章宫。未央宫和长乐宫并立在地势高亢的龙首原上,为两组庞大的建筑群,汉朝的帝后生活和主要政治活动大多在此进行。建章宫建于汉武帝时期,整个规模比长乐宫和未央宫都要大,周长15公里,号称“千门百户”,据说广中殿就可容纳一万人,各宫之间都有飞阁复道相连。

西汉长安城大约有40万人口,居民区被分成160个里,房屋鳞次栉比,人口密度很高,市场众多,除了在横门附近设九个市进行交易,还有一些固定的交易市场。街道笔直宽阔,有“八街九陌”的说法。通向主要城门的大街大都由三条平行的道路组成,左出右入,中间的一条称为御道,专供皇帝使用。两边尽植榆槐松柏,蔽日成荫。汉武帝时,还在长安城的西南开挖了一个名叫昆明池的大湖,引附近河水灌注,占地300多顷,既为长安提供了主要水源,也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区。总的说来,长安城是当时世界的著名城市,规模可与欧洲的罗马城媲美。

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阶段,国家富足,国力强盛,长安经济文化繁荣。《汉书·食货志》说国库的钱成千上万,积久不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太仓的米一年压一年,流出仓外,竟至腐烂而不能食。长安市内各种行业十分兴盛,街道热闹拥挤,人不能转身,车不能调头。文化发达,未央宫内有专门收藏国家档案和图书的地方,设在长安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学生最多时有3000多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以后,长安成了远达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的起点。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迁都洛阳,长安开始衰落下来。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的部将在城内混战,使长安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西晋永嘉之乱以后,关中一带战争不断,人口锐减,偌大的长安竟不到100户人家,还不如当时的一个大村镇。此后虽然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和北周几个朝代在这里定都并屡有修建,但始终没有恢复昔日长期繁盛的局面。

长安城的再度兴盛,要到隋唐之时。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今西安市区所在地创建了新城——大兴城,次年迁入。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又修筑了外郭,从而奠定了唐代长安城的基础。

唐代长安城沿袭隋大兴城旧制,并经过不断修建。它不像汉长安城不规则的斗形,而近似规整的正方形。城东西宽九公里,南北长八公里,城内面积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4倍,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垣之一。全城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靠北墙中央是宫城,又称大兴宫,是皇帝起居和处理朝政的场所。皇城在宫城南面,是朝廷各部门的集中办公地,此外祖庙和社稷坛也在皇城,分别排列在南垣内的东西两侧。外郭城位于皇城的南面及皇城、宫城的东西两面,占全城面积的绝大部分,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整齐而对称地排列在街道的两旁。城内宫殿巍峨,金碧辉煌。街道笔直宽阔,李白称之为“长安大道横九天”。城市里到处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此外,城东南角的曲江池和城北的皇家苑囿,都是风光秀丽的游览区。

唐代是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这在长安得到了集中体现。国内外商人在这里集散,城内出现了专为商人服务的邸店、钱柜。政府专门设立了平准局和东、西市局管理市场。大商人手中积钱万千,于是出现了专门以卖穿钱绳为生的人。唐代中期以后(大约是九世纪初),当地还出现跟现在汇票性质差不多的“飞钱”。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都来到这里。杜甫遗诗1400余首,其中200余首创作于长安。二十四史中八部是在这里问世的。这里的雕塑、石刻、音乐、舞蹈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长安还是国际性大城市,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联系。政府专设鸿胪〔lu卢〕寺、礼宾院管理外事。各国的使臣、学者、僧人、商人都纷纷向这里汇聚,甚至迁居于此,以至于长安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都染上几分西域的色彩。来自西域的景教、祆〔xian仙〕教和摩尼教也在这时由波斯传入长安。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守卫北部边疆的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关中和长安陷入战争,长安渐趋衰落。唐末,把持朝政的军阀朱温强迫长安市民集体东迁洛阳,长安变成了瓦砾堆。五代长安城区甚小,明代始作扩建,改名西安。今日西安旧城,就是那时修建的。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南临伊阙,北倚邙〔mang芒〕山,东西分据虎牢、函谷两关,是一个山青水秀、物产富饶、易于防守的地方。不过,在隋唐以前,最吸引历代帝王的,莫过于其居天下之中,较西安便于控制东方,易于漕运的地理条件了。秦统一以后,东汉、西晋两个统一王朝和隋炀帝、武则天等都定都于此,共249年。此外,曹魏、北魏、后梁、后唐、后晋等分裂时期的王朝也曾在此建都达百余年左右。如果自东汉以前再往前推溯,早在西周时,洛阳便是陪都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自镐京迁都城于此。不过,终东周一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使周王成为有名无实的天子。

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以后,正式迁都洛阳,在东周成周的部分旧址上建设新都。城周长约14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有12门。城内广布宫殿楼台,主要建筑南、北二宫成南北纵列,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北宫主殿德阳殿据说能容纳万人,台阶高二丈,殿前有朱雀五阙,高耸入云,从40里外便可望见。由于洛阳城面积较小,不少人都住在城外。

洛阳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商业盛极一时。船车贾贩,遍布四方;奇货异宝,满积京城;粮食、牛马交易最为兴盛;此外,还有书店。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东移到洛阳,来到洛阳的外国商人也很多。

洛阳的学术文化也空前兴盛。政府设有东观、平乐观、兰台和石室等藏书馆和研究机构,白虎观是当时辩论经学的主要讲坛。太学学生最多时达三万余人。许多文人学士终身居住在这里。许多不朽著作,如班固的《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著作)、许慎的《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书),都在这里问世。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此创造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这里还建立了我国较早的天文观察台灵台。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在洛阳尽烧宫室,洛阳毁于一旦。三国魏时又在洛阳修建了昭阳殿、太极殿和总章观等宫殿,于芳林园开挖陂池,以满足统治者生活的需要。但就整个洛阳城而言,仍是人烟萧条。西晋时洛阳人口较多,工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全城有金、马、羊三大市场,每天在规定的时间通过击鼓通知开市闭市。贵族生活奢糜,有不少华丽的建筑物。但西晋只维持了四五十年,西晋末年洛阳又化为一堆瓦砾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