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一节 孙承宗出镇山海关

第一节 孙承宗出镇山海关  

在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军于公元1621年三月,又先后攻下沈阳、辽阳,占领辽河以东大小70多个城堡。努尔哈赤把都城迁到辽阳,并且继续大败明军,占领了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形成对山海关以内地区的威胁。广宁失守的消息传到都城北京,明政府一片慌乱。究竟是在山海关外抵抗后金还是退守关内?这两种主张,在大臣们中间议而不决。明熹宗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要他把辽东的危局挽救过来;还派了一个叫王在晋的去担任辽东经略,具体指挥那里的军事。王在晋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他在辽东不仅不敢出战,反而想借缩短战线为名,放弃关外大片土地,退守山海关。这个意见遭到他的部下袁崇焕的激烈反对。

袁崇焕为人慷慨,很有抱负,做事有胆量,有智谋。他非常关心军事,喜欢谈兵,常常和年老的退伍官兵在一起谈论边防的事情,向他们询问塞上的山川形势。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他在兵部当了一个低级的官员——兵部主事。不久,广宁陷落,朝廷慌乱。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袁崇焕一个人骑着马,单独到山海关内外察看了一番。回来以后,他向朝廷详细报告了山海关的形势,并且自告奋勇,要求朝廷给他兵马钱粮,前去辽东担任防守重任。这时候,朝廷一些大臣被努尔哈赤的铁骑吓破了胆,正无计可施,便决定派袁崇焕到关外去监军。

袁崇焕认为应当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坚守关外,以捍卫关内。他主张在举足轻重的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县)要塞,建立坚固的防线,阻止后金军南下。可是这一正确的意见,得不到主张消极防御的王在晋的支持。袁崇焕只得把他的意见,用书面报告给宰相叶尚高,并且指出王在晋消极防御的错误。叶尚高就让孙承宗亲自到山海关去察看形势,再作决定。

孙承宗来到山海关进行了调查、考察,对关外的情况有了具体的了解。他认为宁远靠山傍海,右翼的觉华岛(在今辽宁省兴城县东南面的海中,现在叫菊花岛)峙立海中,和它互成犄〔ji机〕角,确实是个险要的地方。如果在这两处修建坚固的堡垒,就可以控制入关的通道。于是,他决定让袁崇焕、阎鸣泰两人分别担任防守宁远城和觉华岛的重任。孙承宗自己驻守在山海关,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防务,把山海关建成一座比较坚固的关城。

接着,孙承宗又倾注全力经营宁远。他先后命祖大寿、袁崇焕等修筑宁远城。按照袁崇焕的规定,宁远城墙筑成三丈二尺高,二丈四尺宽,城上射箭用的女墙高六尺。宁远城筑成以后,配置了各种火器、炮石,包括当时威力比较强大的“西洋大炮”,还专门训练了炮手。宁远成了相当坚固的军事重镇。孙承宗又派遣军队驻守锦州、松山(今辽宁省锦县南)、杏山(在锦县西南)、右屯(在锦县东)、大凌河(在锦县东),小凌河(在锦县东南)等地,作为宁远的前卫。这样就筑成了一条以锦州、宁远为重点的锦宁防线,把东北防卫线向前推进了200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