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二节 美洲华侨地位的变化及其对侨居国的重要贡献

在农业科技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可推美国华侨刘锦浓。刘锦浓培植的新品种“刘锦浓橙”,此橙著名于整个美国。1925年刘锦浓逝世后,多仑商会及该州果农为纪念他的功绩,曾集资为其刻像立碑。1933年,芝加哥召开百年进步博览会,在佛罗里达州陈列部展览刘锦浓处,曾立有小型刘锦浓铜像,以资纪念⑤。

在工业科技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有美国华侨冯如。冯如1884年出生于广东恩平县。少年时随亲戚赴美国谋生,先赴旧金山,后去纽约。在纽约期间,他先后在船厂、纺织厂、机器厂学艺,精通了机械和电机等36种机器的专门技术知识,能熟练地设计和制造抽水机、打桩机、电动机等多种机器设备。之后,在“航空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潜心研究飞机制造技术,并多次试制飞机,探索成功之路。1909年9月21日,冯如终于在美国屋仑驾着自己设计和制造的飞机上了蓝天,使中国人的飞行理想第一次变成了现实并处于世界航空技术的领先地位。正如第二天的美国《旧金山考察家报》所指出:“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冯如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为华侨争了光,为祖国赢得了荣誉⑥。

另一名美国华侨谭根在飞机设计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谭根生于广东,1910年毕业于美国希敦飞机实验学校,获加利福尼亚飞行会和万国飞行协会证书。他是世界上早期水上飞机设计制造者之一,他设计制造的水上飞机,性能优于欧美国家同类飞机。1910年7月,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万国飞机制造比赛大会,他设计、制造的水上飞机获得冠军。1912年在参加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飞行大赛中取得成功,被授予银杯和美国国旗,被称为“东亚飞行第一人”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洲华侨、华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人才不断移居美国,华侨、华人在美洲文教、科技界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据统计,1940年美国大陆的华人中从事专业科技行业的约占2.5%,而到1970年已达26%。据估计,美国的第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大约有十二三万人,其中中国血统的约占1/4。美国著名大学的系主任(特别是物理系和数学系),有1/3是华人或华裔;在美国工程机械学会各分会任主席的有一半以上是华人;在阿波罗登月工程的高级工程师中,华人占1/3;在最大的电子公司——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高级工程师中,华人差不多也占1/3。此外,还有1000多名中国血统的研究员在美国电脑中心工作,在19位主任中,华人竟占12名⑧。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华人在这些领域的突出作用。

下面再具体谈谈美洲华人在文教、科技界的表现。

在美洲,文教、科技界众多的华侨、华人中,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籍华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犹如繁星中的四颗最明亮的星星,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从1949年起,就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后任纽约州立大学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李政道1926年生于江苏,曾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6年赴美留学。从1953年起,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合作发现了物理学上一条新定律,推翻了爱因斯坦发现的、指导原子物理研究多年的宇称守恒定律,轰动了全世界。这一重大发现,为人类进一步探索微观世界和原子再分裂为粒子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尼克松总统曾授予杨振宁林肯讲座教授的光荣称号,这也是美国唯一的由总统直接授予的最高学衔。

丁肇中祖籍山东,1936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大部分童年在中国度过。1956年回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从1967年起,在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1974年,在西普顿国立实验所进行科学实验时发现了“J粒子”,从而在197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县,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入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读书,毕业留校任教。1974年他与美国赫希巴赫教授、加拿大约翰·波拉尼教授共同研究交叉分子束方法,对了解化学物相互反应的基本原理有重要突破,为化学动力开辟了新领域,从而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除此之外,美国文教科技界还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华人专家学者。例如,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吴健雄(公元1912— ),美籍华人,生于上海。1936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她验证了杨振宁、李政道推翻宇称守恒定律的新理论,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的第一位女会长。先后获得美国科学研究基金奖、美国总统福特授予的国家科学勋章以及自由女神和爱丽丝基金会的爱丽丝岛奖章等等,并在1974年当选为美国本年度最优秀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在美籍华人中,数学家陈省身亦曾蜚声美国科技界。陈省身(公元1911— ),生于浙江嘉兴县。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先后到德国、法国和美国学习与研究。1943年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员,完成著名的高司一波耐公式的内在证明和示性类方面的论著。后又发现“陈氏级理论”,把微分几何和拓扑学引入新境界。1976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科学奖,1983年获国际声誉最高的沃尔夫数学奖。

美籍华人贝聿铭(公元1917— ),生于广州,系现代派设计大师。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工程系。他曾在纽约创建贝聿铭建筑公司,他设计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各种建筑物,遍布美国各大城市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伊朗、法国和香港。他的设计风格和思想,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先后获美国全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国际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法国建筑学院金质奖。并因设计北京香山饭店,1984年获美国建筑界权威机构建筑师协会荣誉奖。贝聿铭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林同琰(公元1911— ),生于福州市。曾就读于唐山交通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加州大学深造,1933年获硕士学位。其毕业论文《力距分配法》被命名为“林氏法”。他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了许多桥梁和建筑物。先后荣获叶西夫聂夫奖、加州大学伯克莱奖。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还把预应力奖改为林同琰奖,这也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次以美籍华人名字命名的荣誉称号。

美籍华人在美国科技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充分显示了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犹如灿烂的群星,在科学技术的宝库里,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此外,在拉丁美洲等地的一些学者,也有一些创造发明。例如,秘鲁华人农业学专家戴宗汉曾培育了高产良种水稻,1968年获得了秘鲁政府颁发的勋章和奖状,等等。

(3)华侨、华人在美国工商界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洲华侨、华人所办的工商业也有迅速的发展。

早期华侨靠的是“三把刀”即菜刀、剪刀和理发刀,以开办饮食店、洗衣店和杂货店为三大经济支柱。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同了,到1982年,美国华裔企业已有52839家,在少数族裔中居首位,日裔企业次之,为49039家。华裔总收入为日裔企业的2.2倍以上。这种情况,在美国商务部1986年12月5日发表的《亚裔、印第安裔及其他少数族裔商业》的调查中得到了确认,即亚裔今天在美国经济生活中所拥有的资金已超过其他少数族裔,而华裔又已跃居各少数族裔之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华人中产阶级一般只有三五万美元的资产,而现在,三五十万、百万甚至数亿元的富户为数不少,称得上“王”的华人大富翁不下10家,其中四家(王嘉廉、蔡志勇、王安、刘立)已列入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家名单里⑨。

美国华侨、华人的银行储蓄普遍增加,甚至每户平均储蓄数额超过了美国人。据美国1960年的户籍调查,华人家庭储蓄7000—9999美元者,占21.1%,与美国人相等。10000—14999美元者,占14.4%;15000美元以上者占7.2%,则比美国人高。故平均家庭储蓄,华人为6207美元,美国人为5660元。华人财力之雄,达到了空前程度。

近几年来,华侨、华人经营的商店已日益增多。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加利福尼亚州华商开设的商号达5136家,其营业额已超过日商。仅该州的旧金山及其附近的奥克兰市,华商商号就达2300家。在纽约及新泽西州邻近纽约的地方,1972年华商商号就有1799家之多。这些商号,大都属于中小型,但有些是属于大型的。在7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华商经营的大明实业公司发展到43家分店。华商经营的连锁超级市场已发展到可以同美国西南部最大的超级市场(主要经营食品)赛扶威竞争。秘鲁首都利马市的华商刘铃具经营的文具、纸张等批发生意,营业额占利马市该行业营业额的80%。

华商经营进出口贸易的亦不少。美国纽约市华人陈霖经营的森美公司是年营业额达2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公司,它所经营的食品种类达数千种之多。另一家专门经营中国工艺品和物品的旧金山国光贸易公司也办得很兴旺。它专门经营中国的藤、竹、柳条编织的用品和工艺品,在美国15个重要城市设有商品陈列室。巴西华商魏书骐对台湾出口薄荷油,占巴西该项输出总量的1/2以上。

华侨、华人经营历史悠久的餐馆业也有很大发展。在美国各大城市中几乎都设有中国餐馆。据1981年粗略估计,美国共有中国餐馆15000家,其中纽约市最多,约有5000家,占全美中国餐馆的1/3,平均每200人就有一家中国餐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美国主要是广东餐馆和福建餐馆,战后增设了上海、北京、四川、湖南、云南和山东等省的餐馆。中国各地的地方风味,在美国几乎都可以品尝到。有些大饭店为招徕顾客,还特别讲究排场——悬挂富丽堂皇的中国宫灯,张贴着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配以古香古色的中国式桌椅,播放着悠扬动听的中国民间乐曲。店内具有浓郁的中国情调,使顾客像到了中国一样。这几年来,华侨、华人经营中国餐馆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同时可以摆几十桌酒席,容纳几百人。例如,美国纽约的“银宫酒家”、“第一酒家”和“富满楼”等等,都是一流的中国餐馆。在秘鲁首都利马市,60年代就有400余家中国式餐馆、酒馆营业,资本达1200余万美元,占该市饮食行业总资本的40%⑩,其中最著名的有曹万芳开的“龙凤酒家”、李光明开的“光明酒家”、蔡伦开的“万国酒家”等等。“龙凤酒家”是拉丁美洲最大的一间中国餐馆,拥有资本约70万美元⑾。墨西哥首都华人、华侨开的餐馆多为合股经营,有的拥有资本100—150万比索,纯利润约占经营额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