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三节 仓促成书的宋、辽、金史 

第三节 仓促成书的宋、辽、金史   

元朝建立不久,就曾着手组织编写宋、辽、金三史。但因三个朝代同时存在,究竟应以谁为正统,如何处理三者与元朝历史地位相关的问题,朝廷内部长期争论不决。一派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为载记,一派则坚持以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宋史。双方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使编撰工作难以进行。元顺帝时,丞相脱脱主张宋、辽、金各为一史,独自成书。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3月,元顺帝采纳脱脱的建议,诏令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尔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为总裁,主持修史。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元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财政也很困难,因此三史都是仓促修成。三史同时进行,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三月《辽史》先成,十一月《金史》续成,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撰成。欧阳玄为实际纂修三史的主要人物,在发凡起例、审阅改定方面出力最多,论、赞、序均出于其手。三史分别完成时,上奏朝廷的表章也是欧阳玄所起草的。

《宋史》(图15)以卷帙浩繁著称,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合计496卷,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它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下至赵昺〔bing丙〕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记载了北宋和南宋共320年的历史。

宋代统治时间长达300多年,其间政治制度日益完备,经济文化有所发展,特别是雕版印刷的盛行、活字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因此,元朝修撰《宋史》时,有丰富的史料可资利用,例如编年体的日历、实录,纪传体的官修国史资料,详记典章制度的各朝会要,还有宋人有关的史学撰著以及大量的宋人文集、笔记等。由于可作依凭的现成史料较多,《宋史》才有可能撰成鸿篇巨著。


图15 《宋史》,元至正六年刻本

《宋史》体例完备,纪、传、志、表俱全。特别是15种志书篇幅庞大,占到全书1/3,系统而详细地记载了宋代的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社会经济、行政军事、文化典籍等,虽然其间不无错谬芜杂,受到后人指责,但其记述之详实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列传也内容丰富,共收入2000多人,虽有文字繁冗的毛病,但从史料价值上看,详尽胜于简略,而《宋史》每于长传之后,另有扼要概括,也是其特有的补救之法。在现存有关宋代的众多史籍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全面系统地保存了320年间大量官方和私家史料,它所记载的不少史实是别的书中没有的。因此,研究辽、宋、金的历史,《宋史》仍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史籍之一。

《宋史》由于篇幅庞大而又成书仓促,对于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丰富史料未能精心整理鉴别和认真剪裁加工,而是采用省力的办法,各自袭用旧文,草草拼凑成书。因此,全书比较芜杂粗糙,错讹疏略和矛盾抵牾之处较多。读者往往需要综合起来参证考订,才能避免失误。全书内容也极不平衡,详于北宋,略于南宋,南宋初期和中期又详于末期。自理宗之后,列传多半仅罗列职衔而没有什么实事,内容空洞。宋代理学逐步流行。《宋史》创立《道学传》,并将它置于《儒林传》之前,对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朱熹等都立了专传,大加颂扬。这虽然实际反映了宋代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历史特点,但《宋史》在评价史事、褒贬人物时,不是从历史功过出发,完全以理学观点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造成了许多善恶忠奸的颠倒与混淆,例如偏袒保守的元祐党人,贬低变法革新的王安石等。其原因就在于《宋史》的编纂者都是理学思想的崇奉者。有关宋元战争的记录,凡于蒙古军不利的战况,因其触犯元朝统治者忌讳,《宋史》均删削不载。

《辽史》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八卷,列传45卷,国语解一卷,共116卷。其记事上溯至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任契丹部落“夷离堇”之时,下至辽天祚帝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宋、金联合灭辽,主要记载了辽政权200多年的历史。其中也简略兼叙了辽以前契丹族和辽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的历史。

《辽史》的修撰由于义例未定,主要是金朝继承哪一朝的“帝统”问题没有解决,因而长期延搁。直到元末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脱脱任纂修三史的都总裁,才决定辽、金、宋“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bing丙〕、陈绎曾四人分撰辽史。他们以辽耶律俨《实录》、金陈大任《辽史》为基础,参考《资治通鉴》、《契丹国志》以及各史的《契丹传》等,稍加修订编排而成。

《辽史》为二十四史中最为简略粗疏的一部。既没有认真搜集和考订史料,又没有详细检对和润色文字,因此,重复、缺略、错误和矛盾之处很多,有时甚至把一件事当成两件事,一个人当成两个人。对于更改国号这样的历史大事,例如辽太宗耶律德光建国号大辽,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改大辽为大契丹国,道宗咸雍二年(公元1066年)复改国号大辽,《辽史》竟没有记载,可见草率到什么程度。

由于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辽史》均已失传,有关辽代的其他历史资料又极为稀少,因此,元修《辽史》成了现存唯一的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辽代历史的官书,其史料价值十分珍贵。

从《辽史》各个组成部分来看,其本纪和志的部分内容比较充实,列传则较简略贫乏。适应契丹贵族自建的政治军事组织的独有特点,《辽史》新创《营卫志》、《兵卫志》。《营卫志》叙述营卫、行营概况和部落的建置分布,以及契丹族战时打仗、平时种田渔猎的生活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兵卫志》按照兵制、御帐亲军、宫卫骑军、大首领部族军、众部族军、五京乡丁等纲目,扼要叙述了辽的军事组织。《百官志》分别记叙北面官(契丹草原旧有官职)和南面官(中原传统的官职),也如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辽史》共有八表,其中《游幸表》、《部族表》、《属国表》是《辽史》独有的。这些表篇幅不大,但较简明醒目,对弥补纪传叙事的缺略有一定补充作用。最后一卷《国语解》,对书中若干契丹语音译的名词注明汉义,为读者提供了方便。

《金史》(图16)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四卷,列传73卷,共计135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的建立和灭亡的历史。女真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并臣服了西夏,建立了与宋朝南北对峙的金朝,统治北方长达120年,对我国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

《金史》的正式修撰也是始于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次年十一月即告完成。在元修的宋、辽、金三史中,历来以《金史》的评价为最高,它首尾完密,布局严整,约而不疏,赡而不芜。成书如此又快又好,是因为它所依据的史料比较充分,原有蓝本也基础较好。金朝各代大都有官修的实录保存下来。金末文人元好问曾想修撰《金史》,没能实现,但其《中州集》和《壬辰杂编》中保存了他所搜集整理的金代史料。刘祁的《归潜志》以耳闻目睹记叙了金末社会的各方面情况,史料也很丰富。元初王鹗〔e恶〕曾据实录编撰了金史的初稿,包括帝纪、列传和志三部分。这些史著都为修撰《金史》提供了扎实可靠的依据。


图16 《金史》,元至正五年刻本

《金史》仿效《魏书·序纪》的办法,首作《世纪》一篇,记叙女真族自始祖函普以来逐步兴起的历史。在本纪的末尾又作《世纪补》一篇,记叙金熙宗完颜亶的父亲宗峻、金世宗完颜雍的父亲宗尧、金章宗完颜璟的父亲允恭的生平事迹。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大臣,由于他们的儿子后来做了皇帝,身分特殊了,因而不便列入《诸臣传》,于是特立《世纪补》予以变通处理。《金史》首创《交聘表》,以表格的形式,把金与宋、西夏、高丽的使臣往来一一详细载入,颇为简要醒目。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先在首要人物的传记中详载其由来与始末,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则旁参互见,避免重复,因而组织严密,笔墨节省。

《金史》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关于女真及有关各族早期的历史状况多不见于其他史籍。本书的志比较系统而详备,分门别类十分细密,记叙也较完整,篇幅占到全书1/3,为我们研究金代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状况、行政区划、天文历法等提供了翔实有用的资料。书后附有《金国语解》,分官称、人事、物象、物类、姓氏五项,对书中出现的女真语做了注释。

宋、辽、金三史虽然是同时修撰,但三史各以其本朝的国史、实录为依据,立场不同,记叙必异,所以三史互相矛盾脱节之处是比较多的。遇有歧异,需要参互考订,甚至要借助三史之外的更多资料,方能揭示历史事实的真相,这是读者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