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二节 动荡政局下的留学教育

1924年2月9日,中国驻日公使王宝荣与日本对华文化事务局长出渊腾次订立了《日本对华文化事业协定》。在留学生事务上,设置了320名庚款补助费生名额。规定除10名由中国教育部在国立大学教授中直接选派外,其余名额都在留日各大学及专门学校学生中选补,由中国驻日留学生监督处商得日本外务省对华文化事业部同意办理。

1924年3月,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日本对华文化事业补助留学生学费分配办法》。1927年5月,又颁布了《解释补助费分配办法条文疑义》。

由于《日本对华文化事业协定》对中国具有赤裸裸的侵略性质,遭到了我国各界的反对。1928年后,国民党外交、教育两部建议废止这项协定。1929年7月,中国教育部明令停止序补,饬由留日学生监督处通知日本,在废止《对华文化事业协定》案未解决之前,庚款选派的缺出,暂停序补。同时,国民政府通令全国,私人或团体赴日本参观,不得请受日本文化事业部的“庚款”补助。后来,随着抗战的爆发,日本“庚子赔款”的返还也就随之取消了。

(3)由国内学校或团体遣派留学生,在民国时期亦是留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如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华西大学为培养师资、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曾在民国时期有计划地大批地派遣教师出国留学和讲学。该校1946年派出了刘承钊(解放后曾任中科院学部委员、四川医学院院长)、罗忠恕等50多人赴美、英等国留学;1947年又派遣李安宅、张孝礼等30多人赴美等国留学;1948年后,又派出了李晓舫(解放后曾任上海天文台台长)等10多人到国外留学。短短三年多,华西大学派遣到国外留学交流的人员近百名,这对该校的发展乃至中国教育及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像华西大学这样遣派留学生的学校和团体,在民国时期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