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二节 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派别 

第二节 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派别   

在云南上座部佛教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润、摆庄、多列、左抵四派。其中润派又分为摆罢、摆孙两个支派,多列派则分出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坐四个支派。这些派别都因受泰国等国佛教派别影响而形成。润派以及与润派有密切关系的摆庄派,其传入时间较早,分布区域较广,寺院和僧侣最多,经典基本齐全,教制相当完善,是云南上座部佛教的主体。

上述各派在佛教教义、学说方面基本相同。他们奉行的经典是巴利语系统的经、律、论“三藏”,僧侣念诵的是用傣文字母书写的巴利语佛经。在宗教修持上,仍然保持着早期佛教的某些戒律,主张按“八正道”修行,并特别重视禅定。

但在持戒律仪方面,各派又有所不同,其中摆庄派和润派比较宽松。如摆庄派,出家者的教规虽有75条,但最基本的只有四条,即不杀生,不邪淫,不诳语,不偷盗。其他方面则都比较自由,如袈裟可以用毛料制作;可以自由出入民宅;出门可以乘车骑马;荤腥不禁,允许吸烟。信众见佛爷也没有严格的礼节,可以自由交谈。润派的教规最为宽松,僧侣生活相当自由,行动限制极少。如允许挂长刀、骑马,可以杀生、饲养家禽家畜,乃至经商、放高利贷等。这两个教派之所以势力较强,很大程度上与戒律的宽松有关。

相比之下,多列派和左抵派戒律要严格得多。多列派普通教徒要严格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和非时不食(一日两餐)等项规定,而僧侣还需遵守不亲手接受布施、不与在家者同席用餐等传统习俗。左抵派戒律最严,教规最多。教徒一般在七八岁时就开始受戒,随着年龄的增长,除受五戒、八戒(在五戒基础上再增加不装饰打扮,不观听歌舞,过午不食三戒)、十戒(在八戒基础上再增加不坐高广大床,不蓄金银财宝二戒)外,还不准吸烟,不准从事烟、酒、铁器的生产和买卖,严禁饲养家禽家畜(除耕牛外)。该派僧侣只披一件黄布袈裟,不穿衣服;不能自由走出寺庙,更不准出入民居;如必须走出寺庙,须赤足而行,不得乘车骑马。但因戒律过于严厉,左抵派的僧侣和信众已日益减少。

但是,近40多年来,云南上座部佛教的教派隔阂已经开始削弱,各派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走向统一的趋势。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佛教徒的守戒不再十分严格。青少年进入寺院主要是履行传统义务①,真正在寺庙终身为僧的已并不多见。

由于地域和派别的不同,云南上座部佛教僧侣的职称和僧阶也有差异,但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大部分地区的润派基本相同,由下至上可分为10个级别。它们是:1.帕诺(相当于行童或侍者);2.帕(相当于沙弥,初出家者);3.都(相当于比丘,受过戒者);4.都龙(即大佛爷,寺庙住持);5.祜[hu 户]巴(相当于都统长老);6.帕召祜(佛师,指阐教长老);7.沙密(相当于沙门统长老);8.僧伽罗阇(意为僧王,相当于僧主长老);9.松迪(意为僧正长老);10.松迪阿伽摩尼(意为大僧正长老)。升任祜巴已很不容易,所以每个地区、村寨以及寺院,都以有自己的祜巴为荣。祜巴要有较高的佛教修养,晋升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一旦升为祜巴,则不得任意还俗。松迪阿伽摩尼是最高一级的僧阶,在西双版纳历史上,只有一位傣族僧侣和一位布朗族僧侣曾荣获过这一僧阶。

德宏和保山地区(州)的僧职,多列派自上而下分为四级,摆庄派也分为四级,只是名称并不相同。

与上述僧职等级区分相应,西双版纳傣族的寺院也有等级之分。自下而上一般可分为四级,它们是:1.村寨佛寺(最基层一级佛寺);2.布萨堂佛寺(由四所以上村寨佛寺组成的、行政区级的中心佛寺,寺内设布萨堂即戒堂,用以举行集体诵戒仪式);3.勐总佛寺(西双版纳所属各勐的勐级总佛寺);4.总佛寺(傣语名拉扎坦大总寺,设于宣慰使驻地)。真正掌有教务实权的是勐总佛寺,它有权召集全勐僧众会议,主持全勐性佛事活动,决定下级佛寺住持人选,批准祜巴以上僧职的晋升,开除违犯戒规的僧人等。

历史上,云南上座部佛教与政治密切结合在一起。傣族政治上的统治者,同时也是宗教上的统治者;统治者颁布法令,往往借助于宗教的名义。1949年以后,西双版纳等地实行政教分离,各族人民从此获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

注释:

①按传统,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男子,在少年时都要与缅甸、泰国的习俗一样,由父母护送入寺院,削发为僧。过一段严格的持戒生活,并在寺院学习文化知识,约在18岁左右时离寺还俗。也有本人自愿留寺深造并按僧阶升为正式僧侣的,从未出过家的则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人”因而受到社会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