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唐法门寺塔地宫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是我国四大名刹之一。在四大名刹中,泗州普王寺,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沉入洪泽湖。岱州五台寺及终南山五台寺之舍利,在唐代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灭法时敕令毁坏。因此,法门寺塔地宫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地宫。寺内原有的塔,因霪〔yín淫〕雨而倒塌。1981年为重建此塔,对塔基及其外围进行清理发掘。这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今作一简介:
唐代塔基,为正方形,边长26米,面积600平方米。地宫年代不晚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
中心方座,位于塔基中心方形夯土台基上。边长10.5米,面积106平方米。中心隆起,四周下斜,高2.2米。地宫后室基槽挖在中心方座中间。
地宫,位于塔基正中部位。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后室秘龛组成。总长21.1米。
出土遗物,计有舍利(舍利,梵文音译,意即身骨)四枚。金银器121件,玻璃及各类珍珠、宝石、玉器达400多件(颗)。瓷器16件,石质文物12件,漆木器19件,铁质文物16件,丝绸织品700多件,其中,出土的唐代金银器,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制作之精美,都是空前的。是研究唐代贵族生活和社会风貌的难得珍品。
遗物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佛指舍利四枚,均呈管状。“色白如玉,少青,细密如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二角有文(纹)”。经鉴定,一枚灵骨,三枚影骨。
第一枚佛指,藏于地宫后室。贮于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内的四门金塔。塔基正中立焊一银柱,佛指套置其上。第二枚佛指,安放在地宫中室内的汉白玉双檐灵帐中铁函内的鎏金双凤纹银棺之内。第三枚佛指,置于地宫后室秘龛内的水晶椁、壶门座玉棺之内。第四枚佛指,藏于地宫前室汉白玉阿育王塔内铜浮屠中的银棺之内。
另一类,供奉舍利而奉献的物品,在金银器中,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圈足银盒,重6.26公斤。鎏金捧真身菩萨,宝冠上镶嵌珍珠,全身珍珠璎珞。鎏金卧龟银薰炉,炉足首作独角兽状,造型特殊。鎏金镂空银笼子(茶具)。鎏金银龟盒。鎏金镂空银香囊等。制作精巧,举世罕见。
在金银法器中,最罕见的是,迎真身银金花四轮12环锡杖,全长1.96米,重2.39公斤。钣〔bǎn版〕金成形,杖杆圆形中空,通体錾〔zàn暂〕饰花纹,杖首两重仰莲座,由上至下錾12体缘觉僧,均身披袈裟,有头光,手持法铃,立于莲台之上。
金银茶具,有茶槽、碾、匙、盒、风炉等。
瓷器,有瓶、碗、盘、碟等。其中,大部分是“秘色瓷”。釉色以青绿为主,釉层有透明感。是“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精品。在地宫文物中也可算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说明我国秘瓷烧制时间已在唐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以前。
玻璃器20件。其中,贴花盘口瓶,为拜占庭帝国产品,刻花盘、素面盘为伊斯兰产品。淡黄色茶杯和茶托,则为唐朝产品。
丝织品,以平纹绢、纱、绫最多,其次为罗、锦及织金锦。还有刺绣品以及蹙〔cù醋〕金绣夹半臂,蹙金绣袈裟,蹙金绣夹裙等。凡唐代各式绫、罗、纱、绢、锦、绣、印花、贴金、描金、捻金、织金,无所不有。尤以菱纹织金锦,工艺精绝。再有玳瑁“开元通宝”钱。均为唐代考古罕见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