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娱乐
首 页
购买会员
联系网站
会员中心
第五节 梳妆

第五节 梳妆  

宋代妇女的发髻种类颇多。有的梳成“朝天髻”,即把发梳至头顶,先编成两个圆柱型发髻,然后将发髻朝前反搭,伸向前额。为使发髻高耸,在髻下衬有簪钗花钿,将发髻前端高高托起。有的梳成“同心髻”,即将头发束在顶部,然后编成一个圆髻,示意渴望团圆,故称“同心髻”。有的梳成“流苏髻”,髻式上耸而略向后倾,插上各种珠翠,并有两条红飘带垂下。

为了使发髻更加光彩夺目,有的用金银珠翠制成多种花鸟、簪钗、梳篦插在髻上。有的喜用罗、绢、金、玉、玳瑁制成桃、杏、荷、菊、梅等花卉簪在髻上。有的冠上插花,用漆纱、金、银、玉制成高冠,冠插白角长梳,左右两侧插花,把一年四季名花同时嵌在冠上,称之为“一年景”。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时,汴京妇女“作大鬓方额”。政和、宣和之际,“尚急扎垂肩”,即北宋流行的一种妇女高冠,高不能过七寸,广不能过一尺。宣和后,“多梳云尖巧额,鬓撑金凤”。由于妇女插花的影响,皇帝大臣也时有插花。有首诗戏谑说:“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宋代妇女喜欢戴真花,以牡丹、芍药为多。她们穿什么装戴什么花形成了一系列模式。例如,穿紫衣服,簪白花;穿鹅黄衣服,簪紫花;穿红衣服,簪黄花。有的宫女,上着紫衫,下穿桔红长裙,头簪紫花。逢年过节,妇女们都特意打扮一番。周密在《武林旧事·元夕》中写到:“元夕(正月十五日夜)节物(应时节的景物),妇女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而衣多尚白,月下所宜也。”闹蛾是妇女一种头饰,用乌金纸剪成蝶形,以朱粉点染。玉梅是用白绢制的梅花。雪柳是用纸或绢制成的迎春花枝。还有一种额饰“梅花妆”。说到它的来历,不免回溯一段故事。据说,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卧于含章殿檐下时,忽然梅花落在她的额上,仕女们觉得非常美丽,争相效仿,在额上画梅,于是“梅花妆”流行开来。历经隋唐五代,到宋代仍然很盛行。


宋代花冠

宋代妇女讲究眉式,佩戴耳环。不论皇后还是宫女,常把眉画成宽阔的月形,然后在月眉的一端(或上或下)用笔晕染,由深及浅,向外散开,别有风韵。宋代妇女的耳环,有的用金丝打制成“S”型,一端作尖状,一端成薄片,在薄片上浮雕花卉。江西彭泽宋墓出土文物中有这种耳环。有的由两个金片合成,金片上压印着繁缛的纹饰,中间为两个对称瓜果,上下枝叶蔓延,穿耳金丝呈枝杆状,与金片纹饰浑然一体。这种文物见于江苏无锡宋墓。


宋代瓜果式金耳环

宋代妇女佩带香囊。青年男女离别时,女方常以香囊相赠,留作纪念。有的用素罗制成,绣有鸳鸯莲花,背面平纹素纱,沿口用双股褐色线编成花穗作为装饰。

宋代妇女外出或成婚,头上要戴盖头。从《东京梦华录》、《事物纪原》上得知,盖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唐代风帽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用一块帛缝成个风兜,套在头上露出面孔,多余部分披在背后。有的将布帛裁成条状,由前搭后,只蒙盖脸部及胪后,耳鬓部分显露在外。另一种是一块大幅帛巾,多为红色,在结婚入洞房时女方用它遮面。据《梦粱录》记载,成亲前三天,男方要向女方赠送一块催妆盖头。是美人,还是丑女,揭开盖头才见分晓。盖头的习俗延续了上千年,到民国年间婚礼上的新娘还蒙着盖头。